“要不是你帮助我,恐怕我会孤独终老。”日前,同心县河西镇塘坊村村民康某通过电话向同心县司法局“老马”品牌调解室调解员马长保表达了感谢。
3月4日,60多岁的康某到“老马”品牌调解室求助,腿脚不灵便的他哭诉子女不承担赡养义务,自己得病没人管。康某独自在外飘泊几十年,患有糖尿病和重度肾炎,花甲之年的他回到同心老家,妻儿将他拒之门外。无奈,康某通过亲戚的帮助租住在外,一个人孤苦生活。了解情况后,马长保随即联系到康某的家人,并召集他们进行现场调解。
“离开家有20多年,这么多年我拉扯6个娃长大成人,他根本没管过。我没有他这样的男人,这几个娃也没有爸!”康某的妻子丁某哭诉道。
“从我记事起,我就没有见过爸爸,平时都是妈妈和几个姐姐照顾我,家里条件差,我今年都30岁了还没结婚。”康某最小的儿子也有怨言。
听了妻子和孩子们的诉苦与抱怨,康某声泪俱下,请求孩子们原谅他。“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你父亲纵然有千错万错,但总归给了你们生命。老人60多岁疾病缠身,你们就是他的依靠啊!”马长保劝说康某的子女: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赡养老人是做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经过马长保7个多小时的耐心调解,康某的妻子终于解开心中芥蒂,孩子们也重新认回了父亲,一家人相依回家。截至目前,“老马”品牌调解室累计接待当事人超过200人次,化解各类纠纷50余件。
过去,群众中德高望重的“和事佬”在民间纠纷中分辨事理、主持公道。现如今,随着我区人民调解工作蓬勃发展,很多人碰到矛盾纠纷都会首先想到找人民调解组织。
记者了解到,我区目前共活跃着2万余名专兼职人民调解员,他们为群众的困难牵肠挂肚,把群众呼声当成第一信号。“新时代做人民调解,跟过去做‘和事佬’不一样,不能光靠个人在大家庭中的威信,不能只打感情牌,一定要以法律为基础。”马长保说。
今年以来,我区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司法所、人民调解组织、人民调解员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把人民调解工作当成新时代社会治理的坚强支撑。针对疫情期间出现的特殊矛盾纠纷,自治区司法厅制定下发了《关于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进一步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指导全区243个司法所和各类人民调解组织按照统一部署要求,加大涉疫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积极化解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相关行业、专业领域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方式由线下转为“线上+线下”无缝对接,通过人民调解员微信、QQ群等各类信息平台及时掌握疫情防控期间矛盾纠纷线索,加强排查化解工作,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不上交,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截至目前,全区司法行政系统今年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1.2万余次,调处矛盾纠纷1419起,成功率97%以上。(马 忠 文/图)
同心县司法局“老马”品牌调解室里,马长保(中)正在调解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