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天气转暖,出行增多,行在路上的那些烦心事儿又一次受到关注:供人步行的绿道成了电动车飞驰的场所;老年代步车堂而皇之行上机动车道;停车位不足问题尚未破解,群众停车仍喊难……行在路上,让您最头疼的事是什么?
慢行绿道为何少人行
市民吐槽
“慢行绿道成了车行道。”银川市民马女士对店门口的慢行绿道“挪为他用”颇为不满。
马女士在湖滨路少年宫对面经营一家理发店。去年夏天,湖滨路施行绿道改造,原本由道砖铺设的人行道被绿道取代。“设计慢行绿道的本意,应该是鼓励市民绿色出行,尤其是提倡步行,既锻炼身体,又减少碳排放。”马女士说:“改造前,湖滨路只有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因为缺少非机动车道,人车混行情况严重。改造后,电动车成了绿道上‘主人’,行人反而被挤出绿道,只能沿着商铺外面的台阶上行走。这样的现状,与绿道的设计初衷背道而驰。”
记者调查
近日,记者走访银川市部分改造的慢行绿道发现,本该用于市民步行的专用道,却成了电动车、自行车的选择。
2月18日,在银川市兴庆区治平路凤凰街与清和街路段,慢行绿道与非机动车道相连,但没有设置隔离护栏,非机动车可在慢行绿道和非机动车道上随意穿梭,给步行市民带来安全隐患。“每天下班回家路过这一路段,都是在自行车和电动车中间穿梭而行,很不安全。”步行于此的王女士说。
家住贺兰县德胜工业园区中房悦然居的郭女士说,小区门口沿着虹桥路的慢行绿道,设置在了马路绿化带和小区停车场进出口之间,绿道上往来的自行车、电动车与进出小区的机动车经常发生剐蹭,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网友焦先生留言,交通出行事关群众幸福感安全感,相关部门设计绿道应该多问需于民,让群众更多参与。
银川中山公园门口商户王先生反映,兴庆区光明广场北侧的慢行绿道与非机动车道连在一起,绿道上,骑行共享电单车的市民往来穿梭。“每到周末,来这边游玩的市民增多,绿道上的电动车更多。慢行绿道少人行,这种情况应该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
权威声音
慢行绿道,即绿色步行通道,是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建设的载体,由绿地、公园和广场相互贯穿而成。
银川市住建局工作人员介绍,2021年,银川市相继完成了银川市治平路(凤凰街—清和街)段、北安巷(北京路—海宝路)段、凤凰南街(宝湖路—长城路)段、湖滨西路(凤凰街—民族街)段4条慢行绿道工程。今年,通过向社会征集,拟对宝湖路(亲水大街—正源街)段、永安巷(治平路—林华南巷)段、尹家渠街(贺兰山路—北京路)段及新华路(凤凰街—民族街)段4条道路实施慢行绿道改造工程。
“建设慢行绿道是为了解决居民出行难、交通拥堵的问题,为居民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该负责人说,希望建设的慢行绿道能为城市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保障行人非机动车出行路权,倡导绿色低碳出行。
老年代步车街头“任我行”
市民吐槽
“前面的老年代步车一路上慢吞吞,我借道超车一看,开代步车的并不是老年人,而是一个30多岁的年轻小伙子!”吴忠市民李先生说,他开车上路最怕遇到老年代步车:“这种车没有挂牌照,一旦发生剐蹭,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而且在机动车、非机动车道上‘任我行’,随意变道、掉头,带来很大安全隐患。”
银川市民曹先生也对老年代步车心有余悸:“老年代步车踩下油门提速较快,但遇到凹凸不平的路面时,车身摇晃得很厉害,刹车的有效制动距离比普通汽车要长很多,而且刹车时要踩到底才行。”曹先生说:“我原本想为父亲买一辆老年代步车,但试驾之后,我放弃了这个念头。老年人反应慢,如果遇到紧急制动情况,十分危险。”在曹先生看来,老年代步车时速快,又没有安全气囊,驾驶人员不需要经过任何培训,一旦上路,无异于“马路杀手”,他建议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老年代步车的监管力度,将安全隐患降至最低。
记者调查
银川市京能天下川小区的人行便道上,停着多辆老年代步车,都是“飞线”充电。记者发现,车主以年轻人为主。一位车主表示,孩子在附近上小学,开车接送堵在路上的时间,骑电动车能跑一个来回:“可是冬天骑电动车太冷,老年代步车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银川市兴庆区丽景街与北京路交会处的电动车市场内,某品牌电动车销售人员介绍,老年代步车近两年销售火爆:“内部构造和驾驶方式跟汽车几乎一样,价格最低的不到1万元,贵的也不过五六万元,比买汽车划算太多。”除此之外,记者注意到,许多生产企业及销售商打着“老年代步车不用上牌照、不用考驾照、不用购买交强险、最高时速能达到六七十公里、使用家用220伏照明电源就能充电”等噱头,进行推销。
“这种车外形像汽车,靠电瓶驱动,可以在非机动车道行驶,又能在机动车道行驶。”老年代步车车主李先生坦言,驾驶老年代步车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选择车道,至今他还没有遇到过阻拦和处罚:“真是太方便了!”
权威声音
自治区公安厅交通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老年代步车严格来讲属于“四轮低速电动车”。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规定,纯电动汽车最高车速不低于每小时80公里,续航里程不得低于80公里,目前市面上售卖的老年代步车明显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因此不属于纯电动汽车。此外,老年代步车无法进行注册登记、挂牌以及缴纳保险,一旦发生事故,没有相应保障。部分老年代步车生产和销售商为追求利益,采用低劣便宜的零配件,车内缺乏基本安全配置,安全性能差。驾驶老年代步车的消费者很多人没有经过驾驶培训,甚至不了解基本的交通法律法规,在行驶中频频出现横冲直撞、占用快车道、随意掉头、逆向行驶等违法行为,威胁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为进一步规范我区老年代步车管理,自治区公安厅交管局将积极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牵头、部门联动、全民参与、共享共治”的工作机制,紧盯城市主干道以及幼儿园、中(小)学校、大型超市等重点区域,对存在非法改装拼装、闯红灯、逆向行驶、违法载人、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的车辆进行严厉查处。
外出停车何时不再难
市民吐槽
“我定期带母亲到宁夏医科大学总院看病,每次停车太难了。”家住石嘴山大武口区的冯先生为此不得不改变策略:“我们只能提前一天来银川,晚上在医院附近租公寓住,第二天七点半前到医院,才能抢到车位。”
“商圈停车也不易。”中卫市民胡先生说,女朋友家住银川,周末和女友相约去银川大阅城或金凤万达玩,结果因为找车位耗时太长,顿时连玩的心情都没有了。
谷女士因为孩子在银川市二十一小学就读,每天为接送孩子放学劳心不已:“中午11点前就得等在学校门口,要不根本抢不到车位。下午将孩子送到了学校,有时候我就在车里打个盹,在停车场等孩子放学。”
让停车不再难,成为很多市民的共同心声。
记者调查
医院、商圈和学校周边,向来是市民停车最困难、问题最集中的地方。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宁夏医科大学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及银川大阅城、金凤万达、新华百货等地,发现停车多是“一位难求”。在银川大阅城,有的市民因为找不到停车位,不得不掉头驶离。
银川市某餐厅大堂经理王女士说,现在订餐时,绝大多数顾客会多问一句:“门口好停车吗?”
在银川市某事业单位工作的范先生因为抢不到停车位,天热的时候骑共享单车上班,冬天则选择公交车出行:“偶尔周末带孩子出去玩才开车,停车难改变了很多人的出行方式。”
权威声音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截至目前,银川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20余万辆,已备案经营性停车泊位22.45万个,其中,银川市顺泊停车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停车场267处、泊位34462个,占已备案经营性收费停车场的15.32%。
“根据银川市为民办实事责任清单,城投公司积极选址,在公共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向上向下’挖掘空间,建设了立体停车场、小微公园地下停车场、中小学地下停车场等。”银川市顺泊停车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副经理吕方萌说,2020年公司新增停车位1万多个,2021年新增5000多个,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银川市公共停车位短缺问题。
调查显示,医院、商圈、学校、老旧小区停车位缺口巨大,而可供施划停车位的位置又十分有限,顺泊等多家停车公司也在积极创新,努力将科技力量注入停车领域。“2021年,城投公司在银川文化城试点建设了循环自走式停车楼,使原本只能停放八九辆机动车的狭窄区域,最终能停放72辆机动车。”吕方萌说,2022年,公司计划再施划新建1200个停车泊位:“未来,在老旧小区、医院、学校等寸土寸金的地段,高科技停车楼可能会助大家一臂之力。”
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宁夏机动车保有量突破200万辆,机动车驾驶人超247万人。单是银川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就已突破百万,车位缺口超过50万,车好买,却难停,增加公共停车位已经是迫在眉睫之事。(记者 秦 磊 周 昕 刘惠媛 文/图)
在银川市京能天下川小区停放的老年代步车。
银川中山公园南门对面的绿道成了停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