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宁夏故事
城乡面貌添颜值 人居环境增气质
2022-02-25 07:48:37   
2022-02-25 07:48:37    来源:宁夏日报

  编者按

  2021年,宁夏城镇化率66%,连续2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建设重点小城镇、打造美丽村庄、改造老旧小区、棚户区建设……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百姓幸福感倍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宁夏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勇毅前行。

  “产城融合”激发内生动力

  记者 马照刚 文/图

  产业兴则城市兴,现代新型城镇化催生了“产城融合”广阔的机会。

  去年,吴忠市利通区金积镇被确定为自治区重点建设小城镇。“每年有1600万元奖补资金,连续支持奖补3年。”2月21日,金积镇副镇长童晓英说,4800万元项目奖补资金成为该镇实施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社会治理“六个一体化”,高标准进行重点小城镇建设的“快进键”。

  东西大街6车道道路改造、老镇区主干道种树植绿、农村居民环境整治……推进镇区功能互补、要素集聚、融合发展,金积镇依托重点小城镇建设项目,2021年完工投产项目14个,在建项目5个,累计完成投资8.26亿元,吸引宁夏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各类社会投资主体投资7.15亿元,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我们镇辖区面积70.4平方公里,现有各类企业11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家,带动周边就业4.7万人,个体工商户3600余家。”童晓英说,重点小城镇建设项目加快了金积镇扩容步伐,该镇向创新要动力、要发展,向转型要资源、要空间,向服务要环境、要市场,全力打造创新活力迸发、营商环境优越的产业强镇。

  宁夏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在金积镇建厂生产,年产量突破100万吨,年营收突破100亿元,直接带动6万人就业,间接带动全产业链40万人就业。“企业工作稳定,薪资待遇和各项福利都挺不错!”小马大学毕业后应聘到该公司从事罐装工,缴纳完“五险一金”,月工资达5000元左右。

  宁夏长燃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4亿元,收购已关停十余年的宁夏益木集团公司,盘活“沉睡”资源,打造现代化物流,可解决近百人就业。

  “产城融合”发展,不仅推动金积镇工业产业迸发活力,而且促进了农业等产业协同发展。

  “你看,这小番茄长势良好,上市后,预计每棚毛收入12万元左右。”在金积镇芦沟闸村现代化温棚内,看着已开花的小番茄竞相生长,宁夏全季现代温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华满眼充满希望。2021年,瞅准金积镇“产城融合”发展空间,刘华在芦沟闸村承包了12座现代化日光温室种植小番茄,高峰期用工15人。“金积镇发展产业政策好,劳动力充足,用工费用相对低,在这里大有可为。”刘华信心十足地说。

  “重点小城镇建设项目启动后,金积镇基础设施及产业项目建设快速推进,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吸引了大量外来人才前来创业、就业和安居。”童晓英说,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城融合”就是要实现“产、人、城”三者的融合,让产业布局有规划、企业发展有空间、群众增收有路子。

<p>  产业发展让群众笑开颜。</p>

  产业发展让群众笑开颜。

  老旧小区改造改到群众心坎上

  记者 周 昕

  “从去年到今年,我们小区环境大变样,不仅9栋楼都做了外墙保温、屋顶防水,政府还为我们规划了自行车棚、小区休憩广场,真让人舒心。”2月22日,说起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银川市金凤区西桥小区居民傅全心伸出大拇指点赞。

  “以前的小区基础设施差、生活环境乱七八糟的。”傅全心在西桥小区住了30多年,前些年,由于小区没有物业公司管理,一楼住户私搭乱建成普遍现象,小区里的路面也是坑坑洼洼,下水道堵塞更成了家常便饭,因此造成的邻里纠纷不断。“我们小区以前没有外墙保温,冬天暖气不热让人挨冻难熬是常事。”傅全心说。

  “政府计划采取‘拆小并大’的做法,打通围墙,形成一个通透的新小区。”2021年初,傅全心与邻居们听到了好消息:西桥小区被列入了老旧小区改造范围,与相邻的绿园小区、银凤小区进行拆墙合并改造,9栋楼35个单元将进行外墙保温、屋顶防水、公共区域门窗更换等改造……“小区里道路平展了,还建起了微型消防站、充电桩、路灯、门岗亭等配套基础设施,很方便。”傅全心告诉记者,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中,工程队利用拆除围墙腾出的公共区域,规划了机动车停车位等便民设施,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便捷的优质服务。

  2021年,银川市对75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惠及群众约2万户、6万余人。据了解,银川市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市场化运作,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第三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经验向全国推广。

  “宁夏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实施的是一院一策,甚至是一户一策,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自治区住建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要求,各地实施的老旧小区改造中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一刀切”、不层层下指标,尽量合理制定改造方案,体现各小区特点,让老旧小区改造改到群众的心坎里。

  迁新居过幸福生活

  记者 李 锦 实习生 杨盛纪

  2月20日,走进平罗县康湖水岸小区居民张振祥家,只见房间拾掇得干净整洁,沙发、茶几等各式家具和家电一应俱全,绿植和墙上悬挂的书画作品将室内装扮得清新雅致。

  张振祥是平罗县城关镇合作村三队农民,2019年前后,张振祥和邻居先后搬进了康湖水岸小区等新居。

  提起搬迁后的幸福生活,张振祥说:“以前我们住的是土房子,取暖靠烧炉子,吃水靠手压井取水,逢下雨下雪,房前屋后全是泥,根本没法出门。自从实施了棚户区改造,我们搬到新家后,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也不用为水、电、气、暖的事情发愁了,出门都是柏油路,干啥都很方便。”如今,张振祥不仅住进了新房,还在小区物业公司上班挣工资。

  “截至目前,平罗县实施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已经让4万多群众受益。”平罗县住建局房管所所长王新龙告诉记者,平罗县在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过程中,打破了以往原地安置的做法,给予被安置群众更多的自主权,群众可根据各自需求在平罗县13家房地产公司建好的小区里挑选中意的房子。“我们合作村6个村小组493户1528人都迁进新居,有劳动能力的人除了在附近的物业公司、餐饮等企业打工,棚户区改造让我们彻底实现了城镇化。”合作村党支部书记王靖说。

  棚户区改造不仅改变了群众的生活环境,也带动了周边配套设施的建设。作为棚户区改造配套设施之一的平罗县富乐民蔬菜批发市场经过拆迁重建后,市场内部设施更加完善,成了附近居民们购买蔬菜水果的好去处。“新农贸市场建好后,环境跟以前相比真是大变样,来逛的人多了,生意比以前好做了。”65岁的合作村村民王卫华在市场里做调味品批发生意,从以前的脏乱差的旧市场搬入新建的批发市场,店铺环境变好了,生意越做越红火。

  平罗县棚户区改造项目只是我区各地改善民生的一个缩影。近几年,随着棚户区改造步伐的稳步推进,各地在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的同时,也有效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王新龙说:“棚户区改造项目给群众带来的好处很多,新建的小区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居民生活质量,通过社区管理也能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周围市场和商铺拉动餐饮、果蔬等销售行业的共同进步,给居民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家乡巨变引来“凤还巢”

  记者 秦 磊 实习生 杨世梅 杨盛纪

  一次探亲,改变了余静的人生规划。

  余静出生在青铜峡市青铜峡镇余桥村,小时候,家乡的贫瘠给她心里种下了“无论如何也要飞出去”的梦想。

  在余桥村担任多年村委会主任的王自成理解这些年轻人的想法:“村里太穷了,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一下雨,刚挤的牛奶就送不出去,走一路,两脚泥,一不小心,奶罐就打翻了……”

  2004年,余静考上高中,父母也搬离余桥村,此后,家乡只出现在回忆中。

  但余桥村并未因人们的纷纷“逃离”停止发展的脚步。

  2009年,按照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部署,余桥村分三期建设近千套砖混新房,946户村民搬进新居,硬化路面修到家门口。截至2013年,全村通水、通电、通天然气,几大网络运营商全部进驻,上网冲浪无盲点。

  村容村貌变了样,村民也有了心劲儿。晚饭后,村里新建的小广场上,锻炼的人排成排;到了春天,每个小院房前屋后花争艳;秋天来了,整个村庄果飘香。

  2020年,白宏福被派驻到余桥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有着旅游管理丰富经验的他考察了全村情况后,研究出发展新路子,并得到了青铜峡镇党委领导的大力支持:“余桥村北依黄河、中临秦渠、南傍汉渠,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又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我们完全可以打好用好这张文化牌,全力打造文化巷子,集特色餐饮、民宿、非遗文化交流中心和旅游商品中心于一体,布局乡村旅游新业态,把‘放松心情,请来余桥’做成众人皆知的文化品牌。”

  从有了想法,到文化巷子主街道初现雏形,仅仅用了一年时间。

  去年5月,著名画家强者回乡,并将他几十年的藏品倾囊拿出,在村里开办了连环画收藏馆,为这里的文化氛围增添了一份怀旧色彩。“有吃、有玩、有故事听、有美景赏,文化余桥一经推出,就吸粉无数。”白宏福说,去年8月至10月试运行期间,余桥村接待游客2.2万人,其中一户民宿一个月时间之内天天爆满,仅住宿一项,就为该户村民带来近万元纯收入。

  余桥村渐渐有了名气。去年5月,余静回乡探亲,惊讶于村里的巨变:“当初离开时,处处破败。阔别近20年,这次回来,我发现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那笑容,是从心底溢出的幸福。”

  余静是银川市级手工编织非遗传承人,经营着一家文化公司,去年下半年,她把公司“主战场”搬回余桥村:“村里的‘婆婆妈妈’头脑聪明,又有时间,更有通过自己的双手挣钱扮美生活的愿望。如今几位‘老姨母’学习编织已经出师,月入千元。”

  更让余静吃惊的是,村里的女人们不仅穿着打扮较之过去有了天壤之别,就连思想观念都紧跟时代潮流。去年,她本想找些退休女工组建一支老年模特队,没想到村里的几位60多岁的阿姨主动上门报名,于是,余桥村有了第一支老年模特队。

  小微公园:扮靓城市角落

  记者 张 涛

  2月21日下午,阳光明媚。家住银川市金凤区荣锦苑西区的张小丽带着孩子到家门口的小微公园里玩耍。“自从家门口建起了小微公园,我基本每天都会带着孩子来这里玩上一会,这里环境好又安全,孩子能开心玩耍,我也能运动健身,每天幸福感都是满满的。”

  张小丽夸赞的小微公园位于荣锦苑西区东侧的良田渠旁。2021年11月,良田渠小微公园一期建设工程完工,让周边居民们眼前一亮。

  欢笑着奔跑的孩童、坐在休闲椅上晒着太阳聊着天的老人,在健身设施上运动的市民,让良田渠小微公园充满了勃勃生机……记者看到,渠两边新建的健身步道笔直平展,新砌护的汉白玉渠道护栏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耀眼。渠道旁边,健身娱乐设施一应俱全,乒乓球活动区,几个孩子正和家长同场竞技。每隔几百米就有一处休闲座椅,处处体现设计者的用心……

  七旬老人马秀玲在良田渠附近住了几十年,她对良田渠环境的变化有着深刻的感受。“以前的渠两边没有护栏,很不安全。都是黄土坡,路面坑坑洼洼,下雨下雪天走上去两脚全是泥。刮风天最让人发愁,尘土飞扬,迷的眼睛都睁不开。”居住在荣景苑西区的鲍先生说,这里以前被称为“龙须沟”,渠周围的居民随意倾倒垃圾,大夏天都不敢开窗户,现在这里改造得很漂亮,成了居民们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今昔对比,越来越多的居民们感受到了环境变化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他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这个小微公园建得好。“我现在就盼着夏天快点到来,那个时候小公园里枝繁叶茂,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走着逛着,看着美景,心情肯定很好,想想都高兴。”马秀玲乐呵呵地说。

  家门口小微公园让银川市金凤区丰登镇丰登嘉苑住户韩俊喜也有了新去处,他每天都会约着邻居一起下楼遛弯锻炼。“丰登嘉苑小区是失地农民安置区,周围可利用的土地较少,金凤区整合该小区周边的土地,利用闲置空地、道路边的绿化用地等,投资145万元,沿道路边建设了一个小微公园。”金凤区自然资源局负责人聂永锋说,小微公园里有景观、休闲散步场所、健身器材,周围栽种了多种绿植,让居民夏可观花,冬可赏雪。

  聂永锋告诉记者,小微公园的建设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新场所,还满足了居民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2021年以来金凤区已经完成投资2000万元,建成6处小微公园向市民开放。

  政府“紧日子”换来群众“好日子”

  张晓芳

  口中念好,拇指点赞,脸上带笑,这是民生实事受益群众发自内心的真实写照,更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百姓幸福与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互惠共赢的生动实践,也是记者采访时的切身感受。

  2021年,宁夏将75%以上财力用于民生事业,全面完成10个方面28项民生实事,用“小财政”办“大民生”,用政府的“紧日子”换来群众的“好日子”,解决了一大批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热点难点问题。一项项民心工程,一份份温暖答卷,变成了城乡居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好日子,变成了一张张绽放幸福的笑脸。

  今年,自治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统筹安排资金70亿元,继续办好人居环境、饮水安全等10个方面28项民生实事,希望各级各部门凝心聚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完善、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让老百姓的底气更足、笑脸更多、生活品质更高。

【编辑】:尤天竹
【责任编辑】:尤天竹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