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有600多种西红柿。
来自土耳其的客商为甘蓝点赞。
种子成品展示。
科研人员正在做育种实验。
裴卓强父子与乌兹别克斯坦客商交流。
每年七八月,平罗县城几家大餐厅都要准备些精致的刀叉,以备随时可能到来的外国人使用,精明的老板还会把国际友人的照片发到朋友圈炫耀一番。
宁夏泰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500亩基地,就在平罗县城北侧。每到盛夏时节,基地姹紫嫣红、瓜果飘香,来自中亚、中东、北非的种子经营商会轮番到基地考察。这就是平罗县城为什么会在这个时节有这么多外国面孔。
而宁夏产的种子,也因此源源不断地进入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约旦、埃及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异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造福当地民众。
中外客商在田间“挑红拣绿”
土耳其人穆斯塔法毕业于中国的中山大学,如今是宁夏泰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中东地区的负责人。
7月28日,他正带着两位土耳其客商,顶着炎炎烈日,在平罗基地里“挑肥拣瘦”。在甘蓝地里,他们会用手敲敲甘蓝,测试紧密程度,还会剖开甘蓝,生吃里边的菜叶。
“我们那边的吃法跟中国不一样,我们用甘蓝叶卷食物,所以要求甜度高、韧性好。”穆斯塔法的汉语很流利,能非常顺畅地把客商的意见反馈到公司。
在西红柿地里,泰金种业董事长裴卓强的儿子裴夏祥,也正带着两位乌兹别克斯坦的客商品尝西红柿。这里有600多种西红柿,外观、色彩各不相同,简直就是西红柿大观园。
来自河南、山东等4省的种子经销商也在这片地里寻寻觅觅。
河南豫艺种业公司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销售总监王健康说:“我们也做种子,但至多算单项冠军,泰金种业是全能冠军,所以我们需要来宁夏选种。”
“全能冠军”的种子销往46国
曾经,裴卓强摊开117×82cm的世界地图,用粗大的记号笔,沿北纬38°画出一道弯弯曲曲的红线。这条以黄河宁夏灌区为中心的线,向东穿过太平洋到达美国中南部,向西穿过中亚来到土耳其,到达地中海。那一刻,裴卓强豁然开朗,宁夏泰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世界版图就此奠定。
向东的美国,裴卓强是熟悉的。1997年,他辞去公职下海,公司主营业务就是给美国老板种种子:美国公司把种子邮到河南,裴卓强帮他们播种、收获,然后颗粒无余地送回美国,挣的是辛苦钱。他曾经研究过美国人不远万里来中国繁种的逻辑,一是人工费比美国便宜,二是因为相同的纬度,温度、湿度以及土壤环境差不多,一个地方育出的种子能在同纬度地方通行无碍。
西边的中东及地中海地区,裴卓强是陌生的。幸好宁夏有中阿博览会,中东许多国家来银川寻求合作。于是,他抓住了这个商机。
2015年,泰金种业在约旦和黎巴嫩各找了50亩地,播下了8种蔬菜种子。泰金种业只做西红柿、辣椒、茄子、西葫芦、黄瓜、西瓜、甜瓜、南瓜八大类瓜果蔬菜种子,共有2000多个品种,其中西红柿就达600多个。令人称奇的是,它们当中的西红柿、辣椒、西葫芦(宁夏人称茭瓜)、西瓜、黄瓜都是历史上经过丝绸之路传进中国的。如今,它们又沿“一带一路”传播出去。进出之间,深藏微妙。
“国外并没有政府机构来管理种子,全是种子经销商考察、决定。”裴卓强说。中东的气候环境和宁夏差不多,所以2015年播下种子后,当年即获丰收,“毫无违和感,我们在宁夏育出的种子非常争气,果实硕大,经销商看了很高兴。”
高兴并不意味着订单,经销商会小心翼翼地索要一丁点种子拿回去试种。试种一年后,觉得不错,他们会进行半商品化试验,就得要更多的种子,在当地进行更大范围的试验。这次获得成功后,经销商才敢下订单。也就是说,一个新品种在国外的推广时间,最少需要3年。
后来,泰金种业在北美、北非、中东、欧洲建了4个试验站,负责样品种植,吸引当地经销商参观,部分客商会被带到中国基地来参观。靠着这种模式,泰金的种子源源不断进入46个国家,每年外销90吨,能播200万亩土地。有的种子销量奇大,比如西葫芦种子占埃及市场的40%。
院士工作站专家云集
走进宁夏泰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你会惊讶于一个农业企业强大的科研能力。
2009年,裴卓强随中卫市招商团队来中卫考察后,决定把公司从河南搬到中卫,2015年,随平罗招商团队来到平罗,又决定把公司总部迁往平罗。经过27年发展,泰金种业已拥有1个院士工作站、1个研发中心、3家分公司、4家控股公司。全球有10个种子试验站、9个生产基地。
院士工作站里,有来自湖南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以及宁夏大学的18位专家提供服务。每种蔬菜种子都要寻求国内顶尖技术支持:西红柿与国家蔬菜工程技术中心合作,辣椒与湖南农科院合作,西瓜与河南农业大学合作……
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沈松真是研发中心负责人。她的团队常年在实验室中忙碌:商品种子要检测其纯度和真实性;育种材料要检测其抗病性,“播种出苗后,我们要摘取一片叶子进行DNA图谱分析,发现某株苗子的DNA图谱有问题后,这株种苗就不能用。”
试想一下,9个生产基地的种苗是个多么庞大的数字。
摘取叶子时要做记录,以方便发现问题后倒查。而在检测环节,还要经过研磨、离心、扩增、电泳、成像等程序才能最终找到抗病性差的种苗,有点大炮打蚊子的感觉。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提前发现问题种苗,在没有耗费更多资源之前,把它们淘汰。
制种竟然是纯手工操作
有人会问,苗子出来不就是等着开花结果嘛,还能浪费什么资源?
这个问题,平罗县黄渠桥镇西润村5组的张建红可以回答。
张建红在泰金种业西润村基地从事了5年制种工作。“制种不能采取自然和点花授粉,全程纯手工。”张建红笑着说。
每年6月,张建红要给西红柿授粉。他蹲下身,粗大而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拨开一个含苞待放的花蕾,万分小心地、一层一层地把花瓣拂掉,只留下正中间那根细细的柱——雌蕊,特别脆弱,稍不留心或者稍微一用力就断了,废了。
“这只做了一半,这是雌蕊,还需要雄粉,雌雄杂交才能结果呀。”张建红说。
收集雄粉的工作在另一块田里进行,依旧要万分小心地分离花瓣和雌蕊,不过这次只用花瓣。将花瓣晾晒研磨成粉,然后再人工点到雌蕊上去。一次不够,要点3次,直到坐果。这样杂交出来的西红柿才能生产出好种子。
“纯手工操作,来不得半点虚假,辣椒和西红柿制种都是这样。”纯手工操作费时费力费人还费钱,“42米长的两行西红柿,一个制种季下来光人工费就是1300元。”像张建红这样的熟练工人,每天也就只能授一行粉。
制种基地从3月忙到9月,然后是采收、打浆、清洗、晾晒、编号入冷库。一旦订单下达,随时可以发往世界各地。(记者 闵良\文 见习记者 孙郑涛 马对对 闫玉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