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基地玩航模。受访者供图
刘亦兵在做起飞前的准备。
刘亦兵给学生们讲解热气球知识。
刘亦兵和他造的第一架能飞的飞机合影。
刘亦兵(居中右侧)参加中国航空运动协会活动。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30年前,刘亦兵盼望好风。30年后的今天,他仍然盼望好风。
所不同的是,30年前,他需要风把他制造的土飞机送上蓝天,圆一个初中生的梦想。30年后,被称为“中国农民第一飞”的他需要风把他执念的航空博物馆、低空经济“吹”起来,圆一个“中国航空运动先行者”的梦想。
为给飞机“安家” 他3次安家农村
贺兰县立岗镇金星村,宁夏安翔航空运动俱乐部经常大门紧闭,180亩的土地上稀稀拉拉地立着几间房子,460米长的水泥跑道两侧散落着10多架只剩骨架的飞机,偶尔会有两三名航模爱好者来这里,也会有学校组织学生来参观,“航空”二字对学生们还是蛮有吸引力的。
当然,这里的飞机与大家乘坐的波音、空客、C919不一样,也与银川上空的直升机和战斗机不一样。
基地主人刘亦兵,52岁,银川市原郊区红花乡北塔村十队人,家就在现在的北塔湖东南角。30年来,他没有像儿时玩伴那样洗脚进城,而是离城越来越远:从北塔湖搬到兴庆区大新镇,又搬到金凤区丰登镇,最后搬到了贺兰县立岗镇。
这一切都因为梦想,因为飞机。
起初试造无动力飞机,惨败收场
1990年,初中毕业的刘亦兵梦想着自己造飞机。难能可贵的是,父亲是名医生,家里经济条件尚可。更难能可贵的是,父母都支持他。
“我妈想法挺简单,只要我不打牌,不去赌就行。我爸是老牌大学生,从兴趣影响人生的角度考虑的,教育我一旦选定,多大的困难都不准放弃。我爸全程帮忙,和我一起阅读《航空杂志》,一起找材料,出了问题一起想办法。”刘亦兵说。
当然,刘亦兵并不是想造什么“高大上”的飞机。刚开始造的是无动力三角翼飞机,按《航空杂志》登载的样子造,材料仅仅是钢管+木材。10多米长的翅膀,院子里放不下,就挪到房顶上。当时家里有10多间房子,房顶足够宽阔。刘亦兵的设想是,把飞机运到高坡上,起风时从高处往低处滑翔,人可以坐在飞机上浏览风景。不仅要飞得起来,还要能操控方向,要不然就惨了。
当然,结果真的很惨,造了几架都没飞起来。失败让他领悟到:无动力不可行。
再造固定翼飞机 只能在地上“蹦跶”
怎么办?那就搞有动力的!
他瞄上了固定翼飞机。原理很简单,发动机带动螺旋桨转动,飞机借助空气浮力上升。
发动机从哪里来呢?拆拖拉机上的。
这下好了,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加装螺旋桨和发动机,就要重新设计结构,要把钢管换成更轻的铝合金,木板换成帆布……无数次烧脑过后,带动力的飞机可以轰轰轰地响起来,螺旋桨也能转起来,但就是飞不起来。
“那时没有近距离接触过固定翼飞机,不知道螺旋桨转起来风有多大。后来才知道,如果把固定翼飞机的螺旋桨转速比作高铁的话,我造的螺旋桨就是乌龟。”转速太低飞不起来,而且充满危险,因为发动机带着钢架在路面上无规则地蹦蹦跳跳,稍有不慎就会机毁人亡。
这次失败让他领悟到:航空发动机和拖拉机发动机完全是两码事儿,要想飞起来,必须搞到航空发动机。
瞄准超轻型飞机,终于飞起来了
1995年底,他从江苏无锡买到一台30马力的美国产航空发动机。有了5年经验积累,他只用了半年时间就造了一架最接近梦想的飞机。
刘亦兵永远忘不了1996年4月的那一天:飞机离开地面1米多,真正地飞起来了。经过不断改进,到当年年底,飞机已经可以飞到50米高,可以在空中完成4次转弯。这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也是刘亦兵的高光时刻。
1997年,《航空知识》报道了他,把他定义为“中国农民制造超轻型飞机的第一人”。刘亦兵的父母也乘坐这架飞机体验了一把俯瞰银川大地的滋味。这架飞机的骨架至今还保留着,每有人参观,刘亦兵必先介绍它。
梦想很美好,道路很曲折,飞机摔了多少次,他记不得了,自己受过多少次伤,也记不得了。不仅如此,为了保住历年来制造的飞机,他不得不多次搬家,直到2010年搬到了贺兰县立岗镇才稳定下来。
考取飞行执照 进入航空运动国家队
刘亦兵从没打算通过造飞机谋生。
2001年至2003年,他先后考取了动力伞飞行执照和动力三角翼飞行执照。2011年又成为中国航空运动协会会员,成了国家队队员。至今,宁夏一共有3人拿到了中国航空运动协会的会员证,具备驾驶低空运动飞机和动力伞的资格,但另外两人都不在宁夏。
拿到证后,刘亦兵开始了新的旅程。
2003年,他与人合资购买了一架澳大利亚产的动力三角翼飞机,在中卫通湖草原搞空中旅游,还承接了甘肃白银的一次航拍。然而没干多久,合伙人觉得在宁夏挣不上钱,就把飞机开到南方去了。刘亦兵只好在这个行业打零工,比如中国航空运动协会请他去做飞行表演,去河北保定、山西大同,当然包括吴忠市罗山举行的全国青少年航模锦标赛上的飞行表演。此外,有了中国航空运动协会做背书,他还成为协会西北地区的教练员和检查员,负责低空运动飞行员的培训工作。
20年后再转向 拓荒宁夏航空科普
2010年后,刘亦兵的事业再次转向。
因为在贺兰县找到了基地,他开始谋划航空体育科普馆和科普节,想把航空科普“埋进”孩子们的心中。航空运动包括飞行、滑翔、跳伞、操控航模等,常用工具有热气球、三角翼飞机、航空航海模型。航空运动是航空航天的基础,只有从小热爱,长大后才可能成为航空航天人才,这也是中国航空运动协会的宗旨。而航空科普又是航空运动的基础,刘亦兵要做的,显然是基础中的基础。
“每次学校组织参观,孩子们都睁大眼睛,完全不知道还有航空运动这门学问。”刘亦兵说。一些单位也组织来参观,大多数人第一次看到如此简陋的飞机,都不敢乘坐。多来几次后,就有人敢乘飞机上天了,更多的人开始慢慢了解航空运动。
从零开始,从无到有。刘亦兵以一己之力改写着宁夏航空运动史。显然,如果有股能形成合力的好风,宁夏航空运动史会迎来更加绚烂的高光时刻。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记者 闵良、见习记者 弥楠 摄)(记者 闵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