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宁夏故事
【乡村行· 咱们村里的年轻人】
“范鸡蛋”为村民贩鸡蛋
2025-03-13 07:56:14   
2025-03-13 07:56:14    来源:宁夏日报

1_副本.jpg

  范文芳和丈夫李金虎“满载而归”。

  人物档案

  29岁的彭阳县小岔乡耳城村村民范文芳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范鸡蛋”。2023年至今,她已将8万余枚彭阳朝那鸡蛋,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往北京、南京、西安等地,带动周边29户村民发展养殖业。

  创业故事

  3月11日22时。

  “‘范鸡蛋’,两盘鸡蛋已下单,记得明天发货!”虽然已是深夜,但是范文芳的快手直播间仍然“顾客盈门”。

  3月12日5时30分。

  望着熟睡的孩子,范文芳和丈夫李金虎蹑手蹑脚地关上屋门,发动汽车,前往60公里外的小岔乡,到农户家收集新鲜的朝那鸡蛋。

  彭阳县养殖朝那鸡历史悠久,目前,该县朝那鸡饲养量达150万只以上。小岔乡位于彭阳县北部,森林覆盖率22.3%。丰富的林草资源,为该乡发展朝那鸡生态养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是小岔乡人,知道这里鸡蛋好。收鸡蛋也是去养得最好的农户家收。”范文芳说。

  范文芳原本是一名家庭主妇,丈夫李金虎是一名工人,二人一直住在小岔乡。2023年,为了孩子上学,把家搬到彭阳县城。在乡下时,她每天都从邻居张志祥家买新鲜的朝那鸡蛋煮给孩子们吃。可到了县城,孩子们总觉得超市卖的鸡蛋少了点味道。每次回老家,范文芳都会从张志祥家买一盘鸡蛋带回县城。

  “小范,这次我家的鸡多产了100多枚蛋,能装3盘,你能不能都买走?”2023年12月,张志祥新引进了几十只鸡,产蛋量大增。

  范文芳犯了难。买了,多出来的两盘鸡蛋孩子吃不完;不买,张志祥家的鸡蛋又卖不掉。看着一脸愁容的张志祥,她心一软,买下了3盘鸡蛋。

  鸡蛋不能砸到手里。回到家后,范文芳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两盘新鲜农家鸡蛋,有人要吗?”没想到,不到5分钟,3位好友抢光了两盘鸡蛋,还有不少好友咨询。

  事情的转变发生在几天后。“还有鸡蛋吗?我还想要!”“小范,家里的鸡蛋又多了,你还要不?”范文芳同时收到好友和张志祥的微信,这让她犯了难。李金虎一句话“点醒”了她:“有人想买有人想卖,这是最好的商机。”

  1盘、3盘、5盘……范文芳不仅收光了张志祥家的鸡蛋,还主动联系其他村民,帮助他们卖鸡蛋。

  “你姓范,我就给你备注个‘范鸡蛋’吧。”村民们为了记忆方便,给范文芳起了“范鸡蛋”这个名字。

  一开始,范文芳总觉得农户给她备注的微信名不好听,但听到越来越多的人这样叫她,就主动把自己的微信名改成了“范鸡蛋”。之后,收的鸡蛋越来越多,家里放不下,她就租了一间营业房,店名就叫“范鸡蛋”。

  2024年7月,范文芳参加彭阳县组织的彭阳朝那鸡蛋成都推介活动,她看到很多店铺都直播卖货。返回后,她立刻开通直播间,介绍朝那鸡蛋的营养价值;下乡收鸡蛋时,还带着观众“云参观”农户的养鸡场。

  “范鸡蛋”的名气越来越大,订单从彭阳县扩展到全国各地。截至目前,她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售了8万余枚朝那鸡蛋和1000余只朝那鸡,帮助农户增收的同时,也让自己找到了事业的新方向。

  3月12日13时。

  范文芳和李金虎带着新收的13盘鸡蛋“满载而归”。还未卸车,快递小哥已经打好单号在门口等待,准备将这些新鲜的朝那鸡蛋发出。

  “我希望让更多人吃到彭阳的好鸡蛋,也让更多乡亲通过养殖朝那鸡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范文芳一边打包一边说,乡亲们给了她事业,她也要用这份事业回报他们。

  点睛之句

  范文芳“之前大家说离开农村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如今正是回到农村,才让我有了自己的事业,让我们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乡亲们说

  彭阳县小岔乡耳城村村民黄桂萍听说这次“范鸡蛋”要把我的鸡蛋卖到兰州去,我特别高兴,我都没去过兰州,但我的鸡蛋去过兰州了,你说,“范鸡蛋”攒劲不!

  彭阳县小岔乡吊岔村村民公永峰经常有人来收鸡蛋,但价格给的都不如“范鸡蛋”的好,她每次收得多,付钱也及时,是个为咱老百姓操心的娃。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常 宽 见习记者 马国军 文/图)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任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