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宁夏故事
托育在转角,化解爱的两难
2025-07-04 07:19:12   
2025-07-04 07:19:12    来源:宁夏日报

QQ20250704-071453.jpg

托幼中心托举起“小小孩”的幸福童年。

  【幸福定格】

  讲述人:银川市金凤区长城中路街道七子连湖社区居民 何娅静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职场父母们常常面临工作与家庭难以兼顾的困境。

  送“小小孩”去托育机构合适吗?我在社交媒体上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有人提醒要慎重,也有人表示支持。

  女儿菲亚(化名)一直由婆婆照看。2025年,考虑到早教,我开始寻找合适的托育机构。

  这种寻找并不容易,我花了一段时间,价格高更成为选择困难的主要因素之一,选便宜的我不放心,选贵的经济压力又大。

  综合考虑下来,最终决定将2岁多的菲亚送到位于家门口的棒棒托幼中心。

  这里环境不错,周一到周五早晨8时就可以送孩子过去,晚上6时接回。一天管三餐和两顿加餐。2位老师和1名保育员,能照顾10多名孩子。

  对于双职工家庭,是一种精神松绑。

  养娃难吗?对此,老一辈与我们的见解有着天壤之别。

  很多老人的认知,还停留在上世纪——那时候,企事业单位多设有专门面向职工的单位托儿所、幼儿园。

  后来,单位里的幼儿园、托儿所逐渐成为过去式。

  2024年,全国托育服务宣传月仪式上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近3000万名3岁以下婴幼儿,调查显示,超过三成的婴幼儿家庭有入托需求。

  托幼中心的出现,使得家庭成员在平衡工作与生活中有了更多可能。

  菲亚与我们每天作息同步,至此不需要“自我牺牲式带娃”。这种松弛感,既对孩子负责,也没委屈自己。

  “三十而立”的同时,也可以有“三十而已”的潇洒。

  托幼中心考虑得很周全,“春”“夏”“秋”“冬”四季专属定制教案,开设精品小班,开发出适合孩子的全日制早教课程体系。在家被宠到有些“无法无天”的菲亚,在托幼中心变了模样:在家不肯好好吃饭,跑一圈吃一口,但在托幼中心,能安稳地吃饭;小小的她,多了小伙伴,有了更大的世界。菲亚对托幼中心的喜欢,肉眼可见。

  孩子的成长带给我宽慰。

  在托幼中心里,孩子们的生活相对比较丰富,能参与更多集体活动,自理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有所提高,综合素质稳步提升。

  最开始,做活动,菲亚只在旁边看着,后来她会主动参与进去……我们很高兴看到她的变化。

  带娃这件事,我的体悟是,要学会给自己松绑。

  我们这一代,既想对得起父母,又想对得起孩子。

  原先婆婆带娃,眼睛不敢离开孩子半步,她变得消瘦。菲亚进了托幼中心后,老人的生活有了休闲、舒适的滋味。我们夫妻双方都能将更多精力集中到工作上,和老一辈人因育儿产生的矛盾也在减少。

  托幼中心只是探索托幼一体化新发展路径之一。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还需要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方式,以满足不同家庭、不同孩子的需求。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代,我们期待幼有所育,能够为更多家庭带来福音,也让我们共同期待未来教育能够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数据观察】

  近年来,宁夏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托育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人民群众的托育服务需求不断得到满足。截至2024年,全区拥有各类托育机构513家,托育机构覆盖了31.43%的社区,全区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2.97万个,由2020年每千人口拥有婴幼儿托位数0.08个增至4.07个,位居西北五省区首位。

  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8亿元、地方政府/社会力量配套资金0.88亿元,建设5个市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4个县级托育中心、9个公办幼儿园托班、10个社会办普惠托育机构。2025年新增8个托育建设项目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提级审核。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的积极性,培育发展街道社区、用人单位、社会组织、幼儿园、个人等多元主体托育供给服务,让托育服务方便可及。

  【心愿清单】

  生不生孩子?生几个孩子?原本是小家庭要思考和面对的事,现如今,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生育率下降,已经成为整个国家都在关心的事。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是生了孩子,在送幼儿园之前谁来负责照看?

  一定程度上,带娃难是职场夫妻不敢生、不愿生的重要原因。

  与幼儿园相比,托育服务行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要让其惠及“寻常百姓家”,还需社会进行更多探索。

  我和众多年轻父母一样共同期盼,持续加大托育机构的供给力度,兼顾多种需求,构建多层次服务体系,为婴幼儿成长铺就温馨之家;持续优化完善托育服务制度机制,各相关部门需齐抓共管,以精细管理铸就托育服务高品质,让每一个婴幼儿都能在安全、科学、关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这不仅可以缓解当下家庭焦虑的迫切需求,也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筑牢了根基。(记者 高 菲 文/图)

【编辑】:石卿
【责任编辑】: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