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录给艾红擦拭身体。 (沙坡头区委宣传部供图)
中卫市沙坡头区永康镇艾湾村村民刘金录,20年无怨无悔地照料、帮助毫无亲缘关系的高位截瘫邻居艾红。在他的照料、鼓励下,艾红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近日,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2024年“诚信之星”,刘金录成为我区唯一入选者。
7月2日晚,刚下班的刘金录顾不上回家,披着夜色直奔艾红的住处。算上在外出差的日子,两人已10天未见,刘金录心中有些放不下。推门进入艾红家,他熟门熟路地走进艾红居住的房间。看到刘金录熟悉的身影出现,艾红脸上立刻漾开了笑容。“你来得刚好,我还没吃饭呢。”“我就知道你没吃,紧赶慢赶跑来了。”几句简单的问候,让小小的房间里充满了久违的笑声。随后,刘金录像回到自己家一样,自然地走进厨房,系上围裙,开始为艾红张罗晚饭。
艾红是中卫市沙坡头区永康镇艾湾村的普通村民。2003年4月,一次意外,导致他高位截瘫,彻底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并且,接踵而至的打击几乎将他击垮——母亲承受不住他瘫痪的打击溘然离世,妻子也选择了离家出走。生活的巨变将艾红推入了绝望的深渊。刘金录与艾红自小相识,是多年的邻居。得知艾红的境遇后,那份从小一起长大的情谊化作了深深的心疼与同情。他没有过多犹豫,主动走到艾红床前,郑重承诺:“从今天起,我来照顾你!”一句朴实的承诺,从此成了艾红生命中坚实的依靠。洗衣做饭、收拾屋子、细致地擦洗身体……这些烦琐而必需的事务,悄然融入了刘金录的生活轨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出事那会儿,我其实还挺乐观,”艾红声音有些哽咽地回忆道,“可后来母亲走了,身边再没个能搭把手的人,我连在床上挪动身体都做不到……那真是最难熬的日子。”忆及往事,他的眼角湿润了。“后来,我兄弟刘金录知道了我的情况,二话不说就来照顾我。就连我身上长了褥疮,也是他自掏腰包买药,隔三差五给我按摩、换药,现在这手法啊,都快赶上专业的按摩师傅了!”艾红故作轻松地打趣道,逗得一旁的刘金录笑出了声。艾红也顺势抬手,悄悄抹去眼角的泪花。
高昂的医药费不仅耗尽了艾红本就不宽裕的家底,还让他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身体的巨大创伤与生活的困顿,让他脸上终日难见笑容,对一切都提不起劲。生活的无助与心理的巨大落差,将他拖入了更深的绝望。“看他整天愁眉不展,我真怕他憋出病来。”刘金录说,“就想着得先帮他把心里的疙瘩解开。我每天尽量抽时间过来,陪他唠唠嗑、说说话,听他倒倒苦水,帮他排解排解。”
在刘金录无微不至的照料和日复一日的耐心开导下,艾红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日子也一天天有了起色。他对刘金录的情感,从最初的深深感激,逐渐沉淀为无比的信任,最终化为一种难以割舍的依赖。每每提起这段恩情,艾红总是双眼饱含热泪,声音激动:“要不是金录,我这条命……怕是早就没了。”
艾红的故事,只是刘金录默默付出的一个缩影。在艾湾村,提起刘金录,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称他是村里的“活雷锋”。除了倾心照顾艾红,他还把助人的热忱播撒向更多邻里。无论谁家有事,只要言语一声,刘金录总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深夜里送突发急性肾结石的邻居艾有宝紧急就医;义务帮左邻右舍接水管、修电路;大雪过后主动清扫街坊门前的积雪……这些看似寻常的琐事,在经年累月中汇聚成温暖的溪流,生动诠释了“邻里好,赛金宝”这句老话的真谛。
当被问及是什么力量支撑他长年累月地付出时,这位朴实的西北汉子显得有些局促,话语简单却掷地有声:“当时没想那么多,就觉得一定得帮,想让他也能过得好一点。” 而获得2024年“诚信之星”的荣誉,刘金录看得很淡:“我就是个农民,对这些荣誉看得不重。我就想凭自己这点能力给大家多帮点忙,也让这助人为乐的心气儿,能一代代传下去。”(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见习记者 王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