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宁夏故事
“00后”女机长:“我有一对有力的翅膀”
2025-07-11 09:46:04   
2025-07-11 09:46:04    来源:宁夏日报

即将执行飞行任务。

李佳莹在测试飞机系统。

第一次乘坐观光飞机体验飞行时,她吓得腿脚发抖,并暗暗发誓,再也不会坐这个飞机了。然而,在看到国家持续大力支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后,她毅然走进航校学习飞行。如今,她已取得飞行执照,并向飞行教练继续“进阶”,从“恐飞”到开启翱翔蓝天的“飞行人生”——她就是宁夏首位“00后”女飞行员、女机长李佳莹。

乘风起航——恐惧与热爱的博弈

6月17日,清晨的阳光洒在内蒙古鄂托克前旗通用机场的跑道上,一架白色轻型运动飞机前,21岁的李佳莹正专注地检查机翼、测试仪表。她的长发束在脑后,显得干练而利落。

“B-12R7申请起飞”“修正海压1008,应答机2503,航向300,地面风3m/s,沿跑道30可以起飞”……经过与塔台一阵密集的无线电通话后,李佳莹深吸一口气,驾驶飞机沿跑道开始滑行。她紧握操纵杆,右手推动油门,发动机的轰鸣声陡然拔高,飞机瞬间提速。李佳莹适时果断拉动操纵杆,飞机如离弦之箭冲向天空。谁能想到,两年前的她还曾在观光飞机上吓得腿脚发抖,发誓“再也不上天”。

2023年的夏天,西安蓝田的一次飞行体验彻底颠覆了李佳莹的人生轨迹。彼时,在西安从事医美行业的她被朋友拉去参加运动飞机体验活动。飞行中,耳膜发胀、胃部翻腾的生理反应让她死死抓住扶手。窗外云海浩渺,同伴兴高采烈,而她只盼着这场“折磨”快点结束。

回到地面,晕乎乎的她双腿发抖,吐得虚脱。但命运总在转角埋下伏笔——正是这次糟糕的体验让她偶然接触到“低空经济”的概念。“空中物流、飞行培训、低空旅游……政策文件里的每个词都在闪光。”深夜查阅资料的李佳莹发现,国家正密集出台政策支持低空经济发展,“那一刻我意识到,低空经济是这个时代赋予的机遇,飞行将成为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职业方向。”这个曾因恐高连过山车都不敢坐的吴忠姑娘,突然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我要当飞行员!”

2024年,当李佳莹得知宁夏也有航校,且就在自己的家乡吴忠市时,她来到宁夏小刚航空报名参加飞行员培训。父母得知后坚决反对,“女孩子,找个安稳的工作就行,开飞机多危险?”面对父母的激烈反对,她偷偷用积蓄报名航校。

现实很快给了她“下马威”:理论课上,飞行原理、气象学、航空法规等复杂的知识让李佳莹感到压力巨大。“但我告诉自己,每掌握一点知识就离梦想更近一步。”在教员的教导下,她坚持“啃”下了必要的理论知识。

第一次跨进机舱,李佳莹的腿肚子直打哆嗦。教员讲解仪表板时,她的额头在冒冷汗。第一次绕机检查时连飞机轮胎都数了好几遍,才确认每个螺丝都完好无损。“那时候飞机对我来说就像个钢铁怪兽。”她后来自嘲道。别人休息了,她还在练习飞行,李佳莹付出了比其他学员多几倍的努力,飞行技术日渐提升。

但最艰难的考验来自空中:低空风切变,是每个飞行员的必修课。某次训练突遇强侧风,飞机在离地3米处剧烈颠簸,她脸色煞白却精准修正航向。在一次“模拟发动机失效”训练中,她操控飞机在高空关掉引擎后,飞机以130公里的时速、1:16的滑翔比俯冲,强烈的失重感让她心跳加速。她死死盯住高度表,按照教员传授的“黄金法则”——拉平机头、稳住空速、寻找迫降点稳定操作。当机轮轻触地面时,她后背的衣服已被汗水浸透。这次成功的处置,令空军退役、拥有2000小时飞行经验的教员张吉军也不停为她点赞。

“飞机不是钢铁怪兽,是能听懂你心跳的伙伴。”如今的她笑着说。

优选赛道——在时代跑道上展翅

今年4月,当李佳莹手握飞行执照站在宁夏小刚航校的停机坪时,她成为航校最年轻的机长,驾驶B-12R7飞机带游客穿越黄河峡谷、俯瞰大漠孤烟,直播间里讲解飞行知识的她收获数万粉丝,特别是曾经反对的父母也成了“头号粉丝”。父亲体验女儿驾驶的飞机后感慨道:“比高铁还稳!”

“跟对风向比盲目振翅更重要。”学习飞行的过程,也是李佳莹进一步“解码”政策的过程。当她在训练中反复练习“五边起落”时,新闻里正报道“全国通用机场数量将突破500个”;当她掌握“绕点飞行”技术时,低空经济里的“航空物流配送”概念已悄然兴起。最让她震撼的是,在“低空经济产业链图谱”里,从航空器制造到飞行服务,竟涵盖160多个领域。

一位学员专门从温州来到鄂托克前旗飞行训练基地学习飞行。他说,“我们老家正在建低空经济产业园,飞行员非常紧俏。”在学员交流会上,有人问李佳莹:“你怎么敢选这么冷门的行业?”李佳莹指了指窗外正在滑行的飞机,又翻开桌上一厚沓政策文件,笑着说:“跟谁走,不如跟着国家政策走。你看,为发展‘低空经济’出台了这么多政策,国家铺好了‘跑道’,我们就要展翅起飞。”

小刚航空负责人马小刚介绍,目前全国通用航空飞行教员极度稀缺,而随着低空经济产业链延展、通航人才培养计划等政策红利的密集释放,飞行人才需求将呈井喷式增长。小刚航空已在陕甘宁蒙布局5个飞行训练基地,学员涵盖企业老板、公务员、救援人员和学生等各类群体,年龄从18岁至60多岁不等。“我们正在对接宁夏的‘低空旅游’项目。”在马小刚的规划里,航校不仅是飞行员的摇篮,更是连接低空经济各业态的枢纽。而像李佳莹这样的年轻飞行员,既有技术又有传播力,正是这个枢纽里最活跃的“齿轮”。

云端之上——女机长的“飞行+”

拿到飞行执照、实现“飞行梦”的李佳莹并未停下脚步。她的目光投向更高的目标——考取飞行教员资格证,带更多人飞上蓝天。为了这个目标,她开始了新一轮的勤学苦练。这条路更不容易,需要积累大量的飞行经验,通过更严格的考试和实操评估。李佳莹每天都会早早起床,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她认真学习每一本教材,做着密密麻麻的笔记。遇到不懂的问题,她会虚心地向教员请教,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在实际操作方面,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她把每一次飞行训练都当作是一次考试,不断地挑战自己,尝试更复杂的飞行技巧和动作,紧锣密鼓为取得教员资格做准备。“目前已飞行54个小时,我争取在半年内拿下飞行教员资格证。”

“现在飞行是我的职业,但我希望它成为我的事业。”李佳莹的目标很明确,“私人飞行、商业飞行、仪表飞行、航线飞行……我要解锁所有资质,一项一项拿下。”未来,小刚航空还计划在银川月牙湖设立新训练基地,打造宁夏低空经济的核心支点。而李佳莹已被安排为未来基地的首批教官之一。

近年来,国家出台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意见,明确提出建设“空中高速公路”,对通用航空、低空运营服务、人才培养等政策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张吉军感叹道,李佳莹的成长,是新一代年轻人拥抱时代、抓住政策、乘风成长的缩影。21岁的李佳莹,没有选择一条轻松的路,却走上一条与国家政策同频共振的“航线”。从最初的恐飞到翱翔蓝天,她用两年时间完成了一场“飞天突围”,写下属于宁夏青年的新时代答卷。“我会一直飞下去。”李佳莹说,“但飞得再高再远,我也知道,是国家政策给了我这双有力的翅膀。”(记者 王文革 文/图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邹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