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宁夏故事
那人 那担 那青山
——海原县护林员曹学静义务植树十余载为荒山披绿
2025-09-22 08:56:46   
2025-09-22 08:56:46    来源:宁夏日报

山沟里种上了树。

岩羊在寺沟显灵山安家。

  “刚下过一场雨,得抓紧时间多种几棵树。”8月19日,海原县西安镇盐池村年近60岁的护林员曹学静扛着铁锹,朝着离家不远的寺沟显灵山走去。这座山不算高,但山势陡峭。

  为寺沟显灵山增添绿意,曹学静自愿自觉坚持了10余年。最初,他用扁担挑水,一担一担地浇灌,硬是让山崖上绽出了一抹新绿。4年时间,他义务植树3000余棵,让昔日的荒山逐渐有了生机。

  随着绿化项目的落地,同行们纷纷加入植树造林队伍,寺沟显灵山迎来了生态改善的春天。如今,这里已有5万余棵树木,不少野生动物在此安家落户。

  一汪清泉点亮绿色梦

  曹学静是脱贫户。他说:“2015年,村里见我日子过得艰难,就给了我护林员这个公益性岗位,我的护林片区是寺沟。”

  有了稳定的兜底收入,再加上农业生产的收益,曹学静一家的生活逐渐有了起色,最终脱贫。“今年种了29亩油菜、12亩玉米,收成肯定不差!”

  “政府对我有恩,我要回报呢!”这个念头,多年来一直萦绕在曹学静的心头。

  2018年春季的一天,曹学静像往常一样巡山。走到沟谷深处,一汪潺潺流淌的清泉映入眼帘。在这个年均降水量不足300毫米的地方,这一汪清泉格外珍贵。

  “寺沟其他山都有树,就显灵山没有。”看到清泉的那一刻,一个想法在曹学静脑海里闪现:有了这清泉,就能在显灵山种活树了!

  说干就干。没有树苗,他就从家里移植耐旱的榆树、柳树。“山上能不能种活树谁也说不准,反正从我记事起,山上就没有一棵树。”当第一批树苗种下去时,曹学静心想,就当做实验,万一成功了呢!

  潺潺山泉成了他最好的搭档。每天天不亮,他就挑着两只水桶沿着蜿蜒的山路往返。单趟三四里的山路,曾让他心生畏惧,但当第一批树苗生出绿芽时,他高兴得像个孩子,四处奔走相告:“这山能种活树!”

  树木成活了,曹学静与荒山的这场对话,获得了回应。这更加坚定了他在显灵山上植树的信念。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一人、一担、一荒山,成了这里一道孤独又动人的风景。

  从“瞎折腾”到众人同行

  起初,曹学静在显灵山种树的举动并不被亲朋看好,大家都觉得他是在“瞎折腾”。有人质疑:“你在这山里还能把树种出来,简直是异想天开!”还有好友劝他放弃:“学静,咱们从小到大都面对着这座山,你啥时候见这山上长过树?别白费力气啦!”

  面对质疑,曹学静从不辩解,只是默默地种树。他不停地挖坑、挑水、栽苗,手掌磨出了厚厚的茧,肩膀也被扁担压出了深深的痕。可每当看到栽下的树苗抽出新绿,他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2020年,事情迎来转机。一次,盐池村党支部书记邓海林巡山时发现了曹学静的“秘密工程”。

  “我进山的时候,正好撞见曹学静在半山腰挖坑,一问才知道他在种树。”邓海林回忆道。

  看着陡峭的山坡和稀疏的植被,邓海林忍不住问:“学静,这么陡的山,你打算什么时候把树种满?水又从哪儿来呢?”

  曹学静没有急于回答,拉着邓海林走到一片相对平缓的地方,指着几十棵长势旺盛的树说道:“书记你看,这是我这两年栽的,全都是用扁担挑水浇活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那些树的叶子闪着油光,与周围的荒山对比鲜明。

  邓海林愣住了。他常年在村里工作,深知在这片干旱的土地上种树有多难,更别说用扁担挑水在山崖上栽活几十棵树了。

  “那……栽树的人工费,你要不要?”邓海林问。

  “从一开始我就没打算要报酬。”曹学静回答得干脆利落,“我是护林员,这片山在我的管护范围内。你看这沟里有水流,只要把水引上山,树就能活!”

  曹学静话语朴实,却有千钧之力。邓海林看着他坚定的眼神,知道他不是一时兴起,当即竖起大拇指说:“学静,你好好干,村里全力支持你!”

  回到村部后,邓海林立即召集村干部开会,将显灵山的绿化工作提上了日程。

  2021年,盐池村正式向海原县自然资源局提交申请,将寺沟显灵山纳入植树造林项目。曹学静成了这个项目的“活地图”,带着技术人员走遍了每一道山梁。

  在村里争取项目的同时,曹学静也没有停下种树的脚步。到2022年夏天,他已义务植树3000多棵。

  守护5万棵树的“生态奇迹”

  2022年9月,寺沟显灵山植树造林项目正式落地!当邓海林把这个消息告诉曹学静时,这位平日里沉默寡言的汉子眼眶一下子红了。4年来,他在显灵山上挥洒汗水、默默耕耘,为了心中那个绿色梦独自坚守。如今,他终于不再是孤军奋战了。

  项目落地后,显灵山处处呈现出热火朝天的景象。推土机、洒水车开进了狭窄的山沟,苗木运输车在蜿蜒的山路上来回穿梭,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村民也纷纷加入了植树队伍。曹学静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每天天未亮就背着干粮上山,在山上一待就是一天。他一会儿耐心地指导大家挖树坑的深浅,一会儿又细心提醒浇水要浇透,确保每一棵树苗都能喝上水。遇到陡峭的山坡,他总是毫不犹豫地冲在前面,抢着把树苗背上去。

  从2022年秋季到2023年春季,短短几个月里,显灵山上种下了4.7万多棵树,加上曹学静之前栽种的3000多棵,5万多棵不同种类的树木在显灵山安了家——有防风的杨树、柳树,还有山杏、桃树。

  栽树只是第一步,管护才是关键。项目结束后,曹学静和队友们承担起了树木的管护工作。每天清晨,护林员们揣上两个馒头、一壶水就上山了,沿着山路一棵一棵检查树木的生长情况:发现有枯萎的枝条,就及时修剪;看到土壤干旱,赶紧引水浇灌;遇到野兔、山羊啃食树皮,就用树枝围起防护栏。

  付出终有回报。如今的显灵山,早已不是当年的荒山秃岭。让人惊喜的是,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野生动物也多了起来,10余只岩羊在此安家。每天早晨,不管哪个护林员上山,总会带上一些玉米、豆子,撒在岩羊常出没的地方。起初,岩羊见了人就跑,后来只要护林员一出现,它们就会从岩石后探出头来,有时甚至会走到离护林员两三米远的地方,安静地吃着他们带来的食物。野兔、野鸡也越来越多,偶尔还能看到狐狸的身影。

  如今,曹学静还在坚持种树。“山上还有几片空地,我打算都种上树,直到我老得干不动了。”对曹学静来说,绿化家门口的荒山,是这辈子最骄傲的事。

  在曹学静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了护林员队伍。每到植树季节,男女老少齐上阵,挖坑的挖坑,运苗的运苗,后勤补给的提馍送水,热闹得像过节一样。一位村民笑着说:“以前老曹一个人做的事,现在大家一起做,肯定能让显灵山更绿!”(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段 春 文/图)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