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宁夏故事
三张“心事拼图”背后的疗愈与温暖
2025-11-20 07:59:49   
2025-11-20 07:59:49    来源:宁夏日报

徐磊焱和孩子们一起跳绳。

徐磊焱(左)到村民刘学功家走访。


工作中的徐磊焱。

  黄土地上浅浅的滑板车辙、画纸上颤巍巍的断线风筝、操场上滚烫的30秒拥抱……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银川车务段派驻固原市原州区干部徐磊焱,用3张照片拼出乡村儿童的“心事拼图”,更拼出基层治理的新答案——驻村不仅要驻身,更要驻心。

  去年6月,徐磊焱来到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宋洼村,他小心叩开11个父母外出务工孩子的心扉,通过设置童心信箱、“吼式教育”普法课堂和开展义展等活动,一点点熨帖、焐热孩子们的小小心灵。

  一个村庄的“心事”

  10月14日,在张易镇红庄小学的操场上,五年级的小罗与同学们围成一圈做游戏,徐磊焱跑到圈中间问:“你们还记得我不?”“记得,您是送我们书包的徐老师!”小罗抢着说。

  他俩的相识,源于一次特别的相遇。

  “快进屋,吃饭没?这里有方便面!”

  今年2月,宋洼村8岁的小罗独自拿着滑板车在村部门口玩,徐磊焱掀开村委会办公室门帘,招手让他进来。“家里有饭,我……我先回家了!”男孩眼神闪躲、说话磕巴,拒绝了徐磊焱的邀请。

  徐磊焱转头向同事问询小罗的家庭情况,村党支部书记刘学强说:“这孩子平时都是一个人玩。”

  他透过窗户望向那条被雨水冲出细沟的坡道,小罗的滑板车车辙还留在泥面上,浅浅的像一道裂口。

  第二天一大早,徐磊焱便带着笔记本来到小罗家。他了解到,小罗父母离异,他和姐姐小冰由姥爷刘学功照顾。老人布满皱纹的双手撑起了生活,却读不懂孙子孙女低头时眼底深藏的孤独。刘学功叹息道:“娃娃心里的事像山里头的雾,咋也摸不透,只要身体健康,长大就行!”

  “村民们的话是需要猜的。”徐磊焱谈起走村串户时的场景感叹。徐磊焱前脚刚问完“家里几口人”,一位大娘咧嘴一笑,朝屋子里努努嘴,“吾几个!” 徐磊焱顿了一下,像被按了静音键,又了然一笑,在笔记本上写下:5个。小罗看到了,赶紧翻译:“‘兀几个’是指我们4人。”

  山乡的温情在走访中不断回馈徐磊焱:遇到下雨,老乡拽着胳膊不让走,转身从炕头拎起干布鞋塞给他;赶上饭点儿,灶房里才飘出葱爆辣椒的香气,大娘沾着面粉的手,便一把按住他的肩不让他起身。

  为精准“解码”孩子们的心绪,徐磊焱自创“沉浸式观察”:村部立起“童心信箱”,让心事像落叶一样悄悄飘进来;走访时随身背着画板,鼓励孩子们涂鸦“画”心事。

  直到小冰把“家人”画成断线风筝,徐磊焱才在笔记本上重重画下一颗星号——他意识到,比捐赠更迫切的是让专业力量介入:孩子笔下那只飘远的风筝,藏着的是孩子们被忽略的心理伤口。

  徐磊焱踏遍村里每条黄土巷,把乡亲的焦虑都记在本子上:娃娃一见生人就躲、爸妈吵得孩子眼神发直。“推开斑驳的木门,我常看见娃缩在墙边,瘦得像道影子。”

  牵回“断线风筝”

  6月13日,“以心润心守护乡村学子成长路  以法育人共筑家校协同同心圆”活动在张易镇红庄小学举办,徐磊焱一年的努力见效了。

  “30、29、28……”伴着心理咨询师刘明慧的倒数声,小冰把母亲抱得紧紧的,泪水无声滑落——那只画中的“断线风筝”,终于感受到了大地的牵引。

  这短短的30秒,融化了经年的隔阂与疏离。“感觉好久没这样抱过妈妈了!”一个孩子的声音带着哽咽。“这次拥抱让我明白,孩子需要的陪伴,我给得太少了。” 一位父亲低声感慨。

  当天,刘明慧设计的亲子“抓手”游戏点燃现场:孩子的手指顶在父母掌心,父母敏捷地抓握;角色互换,笑声与惊呼声交织,拘谨的坚冰迅速消融。

  除了游戏,刘明慧还加入了法律讲解。“吼一声算教育吗?违法!”她把法条揉进邻家故事:谁因骂娃“废物”被撤销监护、谁又靠每日10分钟倾听让孩子重展笑容。

  台下的部分家长先是脸红,继而猛拍大腿:“原来跟娃说话也得持证上岗,这证就是法律!”

  在亲子共绘手指环节,孩子和父母在画好的手指上郑重写下彼此的期待:“希望爸爸多陪我踢球”“愿宝贝勇敢追梦”。随后交换画作,轻声读出那些平日深藏心底的话,现场许多人的眼眶湿了。

  “您真是把事办到我们心坎上了!”激动不已的家长紧紧握住徐磊焱的手。

  没人知道,这场“亲子疗愈”能顺利举办是徐磊焱“磨”了一个多月的成果。

  今年3月,徐磊焱和朋友闲聊时说:“光送书包还不够,孩子们的心也得有人管。”朋友随口一句:“我认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明慧,可以帮你牵牵线。”

  徐磊焱有点迫不及待,收到联系方式后,早上六点就拨打了刘明慧的电话。

  追问课程设计、案例设置、互动环节……每天“十连call”,手机打得发烫。经过一个多月的不断“问候”,终于把刘明慧“轰炸”到点头:“大兄弟,我去,再不去手机都要被你打爆了!”

  对接好时间后,刘明慧和银川市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一同来到红庄小学参加活动。

  孩子们需要贴心的温暖

  去年9月,徐磊焱在自己居住的银川市世茂铂悦府社区,看到那块常年热闹的活动场地,忽然萌生一个念头:能不能在这里办一场影像义展,为村里的孩子们筹一些书?他软磨硬泡了一周时间,说服了社区负责人,把调研时拍的照片挂出来搞义展,自己拿起话筒当起了“讲解员”。

  “来看看吧,这是红庄小学的住宿条件,孩子们就睡在这样的床上;那张是我走访时拍的,农户家的孩子就蹲在门口吃饭。”

  放学路过的家长、买菜回来的大爷被陆续吸引,展板前围了里三层外三层。不一会儿,有人把刚买的新绘本塞给了徐磊焱,有小朋友踮脚把心爱的《十万个为什么》放在最上面。“真没想到有这么多人献爱心。”徐磊焱说。

  现场,有些热心居民把成捆的衣服往桌上放,徐磊焱赶紧伸手拦住:“大家的心意我替孩子收下了,可衣服咱先不接收。”他顿了顿,“山里的孩子不缺衣服,缺的是‘合身的温暖’。”

  “把地址发给我,我们捐一些学习用品!”几位热心人看过义展后,当即喊话:“我们先为学校筹2万元的书包和文具。”

  一周后,红庄小学的操场被围得水泄不通,9位专程赶来的热心人,蹲在地上替孩子调试书包肩带,并嘱咐他们好好学习。

  “没想到,这些照片能换来这么多热心人的‘拥抱’。”徐磊焱说着眼眶湿润了。

  “我都记得,一共9次呢,每次来都会收集学校的困难并想办法解决,我心里暖暖的。”红庄小学校长庞维新说。(记者 裴云云 郭小立 见习记者 杨恺 文/图)

【编辑】:王小梅
【责任编辑】:王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