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
切实做到精准识别。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不断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就要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精准扶贫,就要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扶贫必先识贫。做好基层工作,关键是要做到情况明了,情况搞清楚了,才能把工作做到家、做到位。心中有数才能工作有方。如果连谁是贫困人口都不知道,扶贫行动从何处发力呢?搞准扶贫对象,一定要进村入户,深入调查研究。要一家一户摸情况,张家长、李家短都要心中有数。在摸清扶贫对象的基础上,要通过建档立卡,对扶贫对象实行规范化管理,做到一目了然。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是精准施策的前提,只有扶贫对象清楚了,才能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要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既不要遗漏真正的贫困人口,也不要把非贫困人口纳入扶贫对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要克服人情因素以及不正之风的干扰,做到扶真贫、真扶贫。识贫必须精准,否则扶的对象不对,从头就错了。精准识别就要实打实,必须把贫困识别、建档立卡工作做实。要紧盯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应该退出的及时销号,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定期开展“回头看”活动。要严格落实“户申请、一比对、两评议、两公示、一公告”的贫困人口识别程序,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精准扶贫,不落一人。
治病要找准病根,扶贫也要找准“贫根”
认真实施扶持政策。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目标,就是要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精准扶贫,一定要精准施策。治病要找准病根,扶贫也要找准“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通过易地搬迁脱贫一批,通过生态补偿脱贫一批,通过发展教育脱贫一批,通过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认真落实扶持政策,就要因地制宜探索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子,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脱贫的机制,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致富的动力。要把扶贫开发、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
在精准施策上,就是要结合党的脱贫攻坚战略,因地因人,实事求是,落实好产业扶持政策、金融扶贫政策、教育扶贫政策、健康扶贫政策、易地搬迁扶贫政策、危房改造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生态扶贫政策、就业创业培训政策等。
精准扶贫就是要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
对有劳动能力的,要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等办法实现脱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要确保他们病有所医、残有所助、生活有兜底,要通过最低生活保障及其他政策措施,确保他们基本生活有保障,实现脱贫。要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为抓手,强化支持保障体系,加大政策倾斜和扶贫资金整合力度,因地制宜,着力解决这些地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欠缺等问题,改善其发展条件。要善于学习和总结各地在扶贫开发上的先进模式和做法,使其不断完善,发挥更大更有效的作用。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已经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要继续巩固,增强“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样本,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让各地受启发、找差距、找方向,做到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脱贫计划不能脱离实际随意提前,扶贫标准不能随意降低,决不能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要坚持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查制度,加强督查问责,对不严不实、弄虚作假的严肃问责。尤其要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对挪用乃至贪污扶贫款项的行为必须坚决纠正、严肃处理;对省级及以下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进行考核,以倒逼手段抓好各地落实,对照责任书检查工作进度,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压实责任、传导压力。(执笔:刘罡 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