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吃罢晚饭,我出门散步。
沿着石子铺就的小甬道,我慢慢踱着步子,突然不禁小声惊呼:”是生地“!
只见几根细长紫红的抽茎,举着数目不等的白里透紫小筒子一样的花朵,有的昂着头,仿佛一只八音盒的大喇叭;有的低着头,又像一只倒挂的铜钟,在向晚时分,格外亮丽醒目。
生地,又叫生地黄,是一种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中草药,用于热病烦渴、阴虚内热、吐血、衄血、糖尿病、传染性肝炎等病症。药圣李时珍对生地黄的评价是:服之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轻身不老。可见,生地的药效是非同小可的。
而我对生地的最初记忆,并不是来自于它的神奇药效。小时候,由于家里兄弟多,作为家里的老小,我一直跟着乡下的奶奶住在一起。每逢春暖花开的季节,特别是几场春雨过后,奶奶就会带着我到田野里挖野菜。从那时起,我和生地就结下了难解之缘。
生地,在我们老家,又叫做婆婆奶。我们这些小孩子,更喜欢叫它另外一个土名:嗦了蜜。嗦了蜜,是我们对儿时一种糖果的土叫法儿,就是把熬好的糖稀,用一个苇棍儿蘸好,等冷却了,再拿着吃,和现在的棒棒糖很相近。
生地的样子,并不很吸引人,在众多的野菜里,之所以受我们小孩子的欢迎,是因为它的花心处带有很甜的汁液,随便掐一朵生地花,除去花瓣和花蕊,放到口里咀嚼,或者用舌尖舔食,都会感觉到一股香甜气味,游走于舌尖,那滋味真的好似舔食了一口嗦了蜜一般无二。
离开老家已近20多年了,真想不到,会在这里再次和生地花相逢。
我摘了一朵生地花,去掉花瓣花蕊,用舌尖轻舔了一下花心,一阵熟悉的香甜在舌尖炸开,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童年的时光。
生地花,童年的花,浅浅的香甜里,透出绵绵不尽的乡情。(张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