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周刊·旅游休闲】 【文化周刊·美术风尚】 【文化周刊·六盘山】 【文化周刊·映像】
盐池古城今与昔
角楼、城楼、瓮城得到恢复,打造旅游城市的雏形基本形成。
经过多方寻找,7月26日,在一抹夕阳下,我走进盐池县嘉林苑小区14号楼2单元201室,终于见到了15年前采访过的蒋学芳。如今73岁的老人依然记得那年我在她家院子里拍摄的情景。
2004年3月23日,住在盐池老城墙下的蒋学芳正在晾晒衣服,几间砖瓦房住得倒是宽敞,就是设施不全,生活很不方便。2014年,盐池县开始对环城的老城墙内外两侧50米范围内的棚户区进行拆除,住了十几年的老屋,蒋学芳有些不舍,但为了大家的环境改善,她主动搬迁。如今127平方米的新楼房,离过去自己的老屋不远,她经常会和老伴一同回到那里看看,虽然房子不见了,但欣慰的是自己当年院子里种下的两棵杏树和两棵槐树已经成为了公园里众多植被中的一员。
早在2000年,县委和政府针对县城基础设施较差,开始了旧城改造工程。首当其冲的就是围绕县城那一圈破烂、残缺的老城墙。
500多年前明朝在此筑起花马池城,到了清代乾隆六年(1741年),花马池得到大规模的重建。整个城池周长4300米,东西墙长1100米,南北墙长1050米,底宽10米,顶宽6.5米,城高10米。东、西、北城门均有瓮城相连,成为塞外一座气势雄伟、固若金汤、威震四方的名城。
自1913年以来,古城屡遭战火蹂躏,加之人为破坏,城楼、角楼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圈土城遗址。
为了重现古城当年雄姿,让古城修复与现代城市建设互不冲突、相得益彰,2014年更大规模的古城城市建设拉开了帷幕。设计者大胆采用了框架式的古城修复,既让古城旧址得到保护,又让一座新城墙包裹着它拔地而起,城楼、角楼、瓮城在夜晚的灯光映射中,华彩飞扬、气势雄伟。站在近四层楼高的城墙上,俯瞰城墙内外,环城的400亩绿化带将面积1400亩的6个城市公园串联在一起,绿草茵茵、鲜花怒放、凉亭步道曲径通幽,每天早晚,大批市民在此悠闲散步、跑步健身或登高望远,享受清风徐徐的夏日清凉。
城市功能的完善、品位的提升,改变着盐池人的人居环境。2011年该县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2016年被确定为国家第三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截至目前,全县城镇化率达56%,园林绿化总面积达1.7万亩,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均超过国家园林县城建设标准。(宁夏日报记者 王猛 文/图)
设计有4个主题的城市公园成为人们锻炼休闲的好去处。
古城新姿。
城墙上跑步健身——4.3公里的距离感受时代变迁的步伐。
采用框架式修复,既保护了文物,又满足了现代生活的需要。
如今的瓮城再现气势雄伟。
图为15年前蒋学芳在生活多年的城墙下老屋院子里。
图为2019年7月26日,她与老伴在家中一起翻看相册,回忆5年前搬迁时的场景。
同是这座城,十几年来,城里城外是质的变化。图为2004年3月23日拍摄。
同是这座城,十几年来,城里城外是质的变化。图为2019年6月23日拍摄。
原来的瓮城破烂不堪,居民房盖在了瓮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