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 本网推荐
宁夏生态“小课堂”系列报道 ①
雪豹能否在贺兰山“开枝散叶”
2025-03-09 09:08:36   
2025-03-09 09:08:36    来源:宁夏日报

雪豹在休憩。
    (图片由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供)

  雪豹在休憩。(图片由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供)

  “保护区最近一次拍到雪豹的身影是在2024年11月。”3月3日清晨,春寒料峭,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科副科长朱亚超正在查看红外相机记录的近期雪豹影像。她向记者介绍,这些雪山隐士昼伏夜出,白天躲在山洞或岩缝里养精蓄锐,夜幕降临才化身猎手,巡视领地、伺机行动,保护区红外相机记录的画面中,它们多在晚间活动。

  20世纪50年代,因栖息地破坏与人类活动干扰,贺兰山雪豹种群逐渐消失。从2019年起,宁夏组织开展了贺兰山雪豹恢复保护前期研究工作。随着贺兰山生态状况明显好转,2020年9月,北京大学研究团队用红外相机首次监测到雪豹。2021年9月,宁夏启动雪豹种群恢复保护工作,第一只来到贺兰山的雪豹名为“四王子”,是来自内蒙古四子王旗的野外救助个体。截至目前,贺兰山共有6只雪豹。朱亚超解释:“放归前需通过健康评估,包括弓形虫、猫瘟等检测,确保其具备独立生存能力。”

  作为顶级肉食动物,雪豹的食物清单中,岩羊占比极高。“贺兰山岩羊数量丰富,食物链非常稳固。一只成年雪豹每周捕猎1至2次,3到4天饱餐一顿,每次能吃掉半只岩羊。”朱亚超说,雪豹野外生存能力强,放归后完全依赖其自然捕食技巧。

  雪豹能否在贺兰山“开枝散叶”?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人员给出了乐观预测:“目前,适应野外生存的雪豹早已划定了自己的家域,范围从几十至几百平方千米不等。雄性之间‘互不打扰’,但雌雄领地有着微妙的重叠,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有过接触的可能。”朱亚超介绍,雪豹发情期在每年1月至3月,如果已放归的个体能在这个冬季顺利“相亲”,只要食物充足、干扰减少,繁育便水到渠成,贺兰山雪豹“豹二代”有望与大家早日会面。

  从一度消失到种群重建,贺兰山雪豹的故事,是宁夏生态治理的缩影。为加强贺兰山雪豹种群恢复保护工作,建立对雪豹长期监测网络体系,截至目前,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已在全山83个监测网格内布设了500个红外相机点位,用于24小时不间断地记录雪豹行踪。夜色中,红外相机再次闪烁,定格下雪豹矫健的背影,它不再是孤独的“移民”,而是贺兰山生态链上一枚跳动的音符,见证着人与自然共谱的和谐乐章。(记者  马雨馨)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邹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