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我给孙子做完早餐后,他去上学,我到小区里的老年大学分校上民族舞课,既锻炼了身体,又不影响照顾孙子。”11月27日,银川市兴庆区凤凰北街街道崇安社区居民莫秀清说。
如今,“15分钟养老圈”正逐渐融入银川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银川市县(市、区)老年大学覆盖率达100%。
莫秀清所说的老年大学分校是银川市兴庆区老年大学凤凰北街崇安社区分校。该校自2020年建立以来,每学期吸引周边400余人参与,共开设14个班,涵盖形体舞、古典舞、民族舞等11门核心课程,成为周边老年人的“快乐充电站”。有时候莫秀清忙了不想做饭,就到距离教室不远的社区食堂买点饭菜。她最喜欢吃食堂的素包子,1.2元1个,价格不高,软糯的口感适合老年人的口味。
银川市连续3年将老年助餐服务列为民生实事,自2022年起,累计投入资金910万元,完成93家社区食堂的改造提升工作。同时,编制《银川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出台《银川市加快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形成覆盖用地保障、设施建设、服务供给、人才培育的“一揽子”政策,系统性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我父亲今年80岁,患上了健忘症,一人独居常忘记吃饭,我平时上班忙,特别不放心他。”居民梁红霞介绍,永宁县望远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提供短托服务,她和家人商量后,让父亲梁启荣试着住养老院,尝试了一段时间后,父亲逐渐适应。
“十四五”以来,银川市累计投入3.8亿元,建成市级爱心护理院、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食堂(老年助餐点)等养老服务设施996个,构建起“市县有平台、镇街有中心、村居有站点”的立体化服务网络,银川市养老服务从“老有所养”正逐渐升级到“老有颐养”。(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裴艳 张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