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涉未成年人矛盾纠纷时,一定要‘先确定是非,再划分责任’,实现从‘捂盖子’‘和稀泥’到‘揭盖子,甚至烫到手也在所不惜’的理念转换。”9月11日,银川市第三十一中学报告厅内座无虚席,兴庆区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孙锋、副庭长刘益辰以“让教育者先受教”为主题,为辖区400余名中小学、幼儿园法治副校长、分管安全副校长和德育主任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盛宴。
孙锋以“让教育者先受教—刑事篇”开讲。他说,教育者(老师和家长)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终身学习的践行者,还是敬畏规范的表率者,必须要“先确定是非,再划分责任”。“多倾听孩子们的声音,这一点很重要。”孙锋选取性侵害、聚众斗殴、抢劫、电信网络诈骗、校园欺凌等高发领域典型案例,深入剖析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后果与社会危害,强调“教育者需兼具法律思维与人文关怀”,倡导教育者以“医生思维”洞察未成年人行为背后的家庭、社会成因,既依法惩戒,更注重挽救。
刘益辰则以“让教育者先受教—民事篇”聚焦校园安全责任边界,讲授校园人身伤害类案件的裁判规则。授课内容以人民法院案例库公布的参考案例为例,对广大教育者提出“让孩子们接受到是非教育、对错教育,也接受到宽容教育、自省教育”的希望。
“普法宣传从来都不是单向输出,更要激发教育者的‘法治内生力’,实现教育者与孩子们的双向奔赴。”兴庆区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是该院“小志法学院”青少年普法品牌的重要实践,未来将持续深化法治副校长机制,联合教育部门开发“法治课程资源库”,共促“让教育者先受教”的法治宣传理念成为宁夏区域特有的普法宣传文化,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法治蓝天。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兴庆区法院联合兴庆区教育局主办,通过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宁夏法治报社的新媒体平台同步直播,全区教师、家长在线参与,实现普法宣传“零距离”全区覆盖。(记者 郑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