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干警找到被执行人督促履行。
7月13日清晨6时,盐池县人民法院执行局里人影穿梭,一派繁忙。办公桌上整齐摆放着几份案卷,法官迅速整理卷宗材料、核对信息,准备当日的执行工作。
自7月7日起,该院启动为期一周的“护航民生 助企纾困”涉民生、涉企业案件专项集中执行行动,以“刚柔并济”的执行智慧,在炎炎夏日为群众和企业送上“及时雨”。
执结4案,7.6万元“辛苦钱”全额到位
“叮”,手机短信提示音响起,申请执行人韩某反复确认着手机屏幕上的银行信息,他终于收到宁夏某化工有限公司拖欠长达五年的工资。这个沉默寡言的中年男人眼眶渐渐泛红:“娃娃上大学的学费、家里老人看病……这点钱这些年像石头压在心里。真没想到法院这么快就帮我追回来了!”
同一天,申请执行人蒋某、赵某、汪某也收到了执行款:蒋某的1150元、赵某的5364元、汪某的1万元。这些款项虽数目各异,却都承载着务工人员最迫切的生计需求。汪某看着银行账户上的数字,长舒一口气:“工钱到账,心就落地了。这笔钱是全家几个月的开销,这下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
集中执行行动首日,4起劳务纠纷案件一次性执行完毕,7.6万余元工资全额到位。
善意执行,从“两难”到“双赢”
“法官,我来交钱了,这次一次性结清!”某科技公司负责人陈某走进执行局,一进门就笑着对承办法官说。4个月前,他还因无力支付郑某的工程款被申请强制执行,与此同时公司的投标竞标也被按下“暂停键”。
“这个项目我们公司很有竞争优势,做成后肯定能盘活企业,但公司被执行,我们寸步难行……”一筹莫展的陈某找到执行法官诉苦。
法官随即联系申请执行人郑某,组织双方当面沟通。法官既讲法理,也讲情理,促成双方达成协议:陈某的公司作出还款计划,郑某也同意给予一定宽限时间。双方和解后,企业按约支付了首笔资金,此次在约定最后期限届满前3个月向郑某提前履行了剩余的32万元。
另外两起涉企业执行案件同样以和解方式迅速解决。3起涉企案件总标的额达86万余元,均以“放水养鱼”的善意执行方式圆满解决,实现了申请执行人权益保障与被执行企业生存发展的双赢。
申请执行人苏某由衷说:“法官设身处地为我们考虑,既维护了我的权益,也体谅了企业的实际难处,现在问题解决了,心里也踏实。”
一周执结22案,“真金白银”兑现承诺
从7月7日至13日,这场“护航民生 助企纾困”执行之后交出了扎实的“成绩单”:累计传唤被执行人39人,查封、扣押一批财产,执行完毕22件,累计执行到位案款158.54万元。
此次行动将追索劳动报酬、赡养费、抚养费、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等涉民生案件作为重点攻坚对象。执行干警综合运用网络查控、现场搜查、失信曝光、司法拘留等强制措施,全力兑现群众“纸上权益”。针对农民工讨薪案件开通“绿色通道”,集中力量快速执行、优先发款,让劳动者“安薪”无忧。针对涉企执行案件,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作为申请人的案件,法院开辟绿色通道,加速财产查控处置流程。灵活运用“活封活扣”、执行和解、信用修复等善意文明执行方式,在保障申请人权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
行动中,执行干警坚持规范执行与强力震慑并重。一方面,通过释法明理督促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另一方面,对拒不履行、规避执行的被执行人依法果断采取拘传、罚款等强制措施,形成强大法律威慑。
“小案连着大民生。每一笔工资、每一份工程款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生计。我们既要雷厉风行,保障民生权益‘零等待’;也要善意文明,在依法执行中为企业纾困解难,让司法力量成为经济良性运转的保障。”盐池县法院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吴彩华 通讯员 苗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