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 检法动态
彭阳法院巧用鉴定评估化解承揽合同纠纷
2025-07-29 11:22:04   
2025-07-29 11:22:04    来源:宁夏法治报

  “法官,我辛辛苦苦给他箍窑,他却不给钱!”“你箍的窑有质量问题,既然起诉到法院,我要申请对窑的质量、后期维修费进行鉴定……”近日,在彭阳县人民法院,当事人马某和王某争执不下。

  原来,王某欲加固、修缮自家窑洞,便找到马某签订承揽合同,约定由马某以包工包料的方式重修窑洞。其间,王某支付了部分费用,马某按期完工后就剩余费用多次催要,但王某以窑洞存在质量问题为由不予支付,双方诉至彭阳县法院。

  为查明真相,承办法官赶赴现场进行勘察,发现王某的窑洞确实存在崖面鼓包、有多处裂缝等质量问题。马某则表示王某家的窑洞修缮难度大,其已尽最大能力去修缮,并同意对工程质量进行鉴定。

  “本地并没有专门鉴定箍窑质量的机构,外省的鉴定机构费用也比较高,很可能比你们的纠纷金额还多。”为平衡双方当事人利益,避免损失扩大,承办法官从举证、情理等各方面耐心地为双方当事人分析利弊:“我有一个建议,你们可以推选两名较为权威的师傅,让他们为这个案件提出专业性意见供我们参考。”

  此建议得到双方当事人的一致同意,并在推荐人选中确定了与该案件没有利益关联、箍窑经验丰富、口碑较好的两位师傅来参与评估。次日,在法官的见证下,两名箍窑师傅化身“评估人员”仔细勘验,根据施工期间马某留存的施工材料和施工情况记录等,计算出马某所支出的材料费和人工等费用;再结合施工质量情况,罗列出王某窑洞后续修缮项目以及材料等大致所需费用。

  “这个结果,让大家心里都敞亮。”王某、马某对两位师傅的评估结果表示认可,承办法官也不断调节双方当事人的心理预期。最终,马某同意将其部分劳务费与王某后续的维修费用相互抵消,王某也现场支付马某剩余费用6万元。(通讯员 马小娟)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邹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