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平罗县公安局太沙派出所辅警马少兴揣着“企情日记本”走进平罗县太沙工业园区,日记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着企业反馈的各类问题,最新一条是某企业的运输车辆纠纷问题。
“王经理,最近招工情况如何?对了,和园区企业谈得怎么样?石墨设备销售最近开单了吗?”马少兴一边询问,一边在问题旁画上对勾。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园区里发生。
马少兴在太沙派出所已工作了14个年头,他说:“过去,企业对民警的走访检查总是心存顾虑,但如今的心态却大有不同。”
“以前怕民警来检查,现在民警是我们园区的‘招商大使’,很多外地客商来园区想要合作,却不了解企业情况,都去找马警官。”某柴油加工企业负责人说,今年3月,来自陕北的大客户在太沙工业园区找合作方时犯了难,马少兴拿出园区企业资料如数家珍地介绍了起来,最终,该项目顺利在园区安家。
这样的转变,源于平罗县委政法委牵头打造的平罗县工业园区营商环境法治工作中心,该中心集结了法院、检察、公安、司法、人社五大力量,像一条高效的“法治流水线”,将涉企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在萌芽状态。
马少兴等太沙派出所警力不仅是这条“法治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也是园区的“警保姆”。
2025年1月10日,太沙派出所社区民警通过综合治理指挥平台,了解到辖区某化工企业因经营不善存在长久未化解的劳资纠纷,个别职工的工资被拖欠了3年之久,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
太沙派出所立即走访查找症结,收集职工相关证明材料后,组织法院、园区管委会、司法所、劳动仲裁、劳动监察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进行研判,最终成功化解了拖欠78名工人260余万元的纠纷。
“民警来企业走访兜里装着‘问题清单’,心里想着‘解题办法’,是真把我们企业的事当成自家的事在操心。”某碳素企业负责人感慨道。
走进平罗县工业园区营商环境法治工作中心,法官、检察官开门“坐诊”、“把脉”提建议,劳动监察员的计算器、司法调解员的案例手册、民警的执法记录仪同时“开工”。从敲开企业大门收集“需求清单”,到为企业解决比较关注的安全、纠纷化解等问题,联合护企的机制,让随时随地开展政企会客叙谈,为企业、重点项目提供保姆式服务成为可能,这份“护企套餐”便是优化营商环境的秘籍。(记者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