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唐,我的电视打开后只有两个台,你能帮忙来看看吗?”5月20日,银川市兴庆区解放西街街道海宝社区91岁居民汪保兴求助道。
“好的,我就过去。”60岁的唐延钊立刻上门,为汪保兴解决生活中的“小困扰”。而这对邻里互助“搭子”,是解放西街街道办事处创新实施“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一个缩影。
什么是“时间银行”?“简单说,就是‘低龄存时间、高龄换服务’,由志愿者给高龄尤其是空巢老人提供看护、陪伴、助行、助医等生活照料服务,换取‘时间’存入‘银行’,在自己需要的时候,可以用储存的‘时间’兑换等时的养老服务。”解放西街办事处主任崔雪扬说,今年该街道办事处将居民需求、志愿服务与居家养老、助残助困等结合,探索建立“时间银行”,让“老有所为”赋能“老有所养”,为社区互助养老探索新路径。
为保障“时间银行”长效运行,解放西街街道办事处还创新性引入“时间货币”制度:志愿者服务时长被转化为积分,用于兑换生活用品或享受养老服务。“退休后,我能继续发挥余热,帮助他人,还能为自己和他人筑起一道养老保障墙,非常有意义。”志愿者孟凡森说。华新社区退休党员张国军同样参加“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义务为老人们修水管、检查电路,“我这是为未来的自己积累福报”。
截至目前,“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通过心愿征集活动,已精准解决47件老年人的急难愁盼,自6月起将进入常态化运营,并开设书法、智能手机使用等兴趣课堂,在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推出“银龄欢乐颂”“手工DIY”等主题活动。(记者 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