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一家商场内售卖的可DIY减压玩具79元一只。
银川市一所学校周边商铺里售卖的减压玩具。
凭借着可爱逼真的造型和软糯Q弹的触感,捏捏乐、水晶泥等减压玩具迅速走红,成了孩子们书包里、年轻人背包中的常见物品。只需简单的挤压、揉搓,就能让人在指尖的互动中释放情绪——这也让它们成为当下颇受欢迎的解压神器。然而,随着这类玩具持续热销,其潜藏的风险也逐渐浮出水面:材质是否安全、设计是否存在缺陷等问题,正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
近日,记者走访了银川市部分校园周边店铺、商场及电商平台,深入调研减压玩具市场现状,并从安全隐患、监管举措、科学选购等多个维度进行解析,为儿童和年轻人挑选安全可靠的产品提供实用参考。
减压玩具热销牵动家长隐忧
“这个‘捏捏小猫’也太可爱了,我想买一个。”7月6日,在银川市金凤区阅彩城一家商铺,10岁的欣宇被一只软萌的捏捏小猫吸引了目光。
“我们这款‘小猫’手感特别好,怎么捏都不变形,还能按自己的喜好给它化妆呢。”店员热情地介绍,这款高颜值玩具很受孩子喜欢,不开心或压力大时捏一捏,减压效果特别好。他还特意提到,产品有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型式试验报告,保证安全无毒。
记者在店里看到,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围坐在小桌前,专心致志地DIY属于自己的“捏捏小猫”。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多家中小学周边商铺发现,捏捏乐、水晶泥等玩具几乎成了“标配”。在银川市金凤区富安西巷的一家文具店,当被问及这类玩具是否安全时,店主指着玩具上的检验合格标志说:“出厂前都经过测试,安全有保障。”而在各大电商平台上,这类玩具更是网红产品,单价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不少店铺销量已过万。“安全无毒”的标语醒目地打在宣传页上,有的甚至宣称是“可以吃”的彩泥。
但无论是线下的保证还是线上的承诺,都难让家长真正放心。
“软乎乎的‘小猫’捏着确实减压,可捏完手上会留下一股浓郁刺鼻的味道,特别难闻。”欣宇妈妈说。
“我们家孩子前段时间总玩捏捏乐,写作业都要边捏边写。但这种玩具一看就是塑胶做的,五颜六色的全是色素,肯定不安全。”记者街头采访中,家长吴丽娜坦言,孩子玩的彩泥还会染色,“一开始我让他玩后洗手,现在直接不让玩了,太不卫生了。”
记者在银川市兴庆区一家商铺看到一款“趣味史莱姆彩泥”,标注适用年龄为6岁以上,提示儿童需在成人监护下使用,且玩后要洗手。而多位家长表示,孩子常偷偷在外面玩,家长根本不知道,更别说监督洗手了。
“我家孩子读4年级,他说班里好多同学都玩这类减压玩具,连小饭桌的奖励都是捏捏乐、水晶泥。”家长李立伟忧心忡忡,“小孩子不爱干净,捏完手上沾着有害物质,再吃进肚子里,时间长了肯定会影响健康。”
减压变“中毒”?医生提醒减压玩具存潜在风险
尽管市场热度持续攀升,但捏捏乐等减压玩具的安全问题早已引起关注。此前已有新闻曝出,多位玩家因接触这类玩具出现喉咙痛、手指溃烂等症状。部分测评博主的检测更令人忧心:市面热销的8款捏捏乐中,6款甲醛释放量超标,最高达国标的46倍;所有产品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均超标,部分甚至超标50倍。更值得警惕的是,自称“食用级”的6款产品虽甲醛含量较低,但TVOC仍全部超标,且均检出致癌物。
那么,甲醛、TVOC超标的玩具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哪些具体危害?记者就此采访了专业医生。
“长期使用甲醛超标、TVOC超标的玩具,可能对儿童造成不可逆的神经损伤,甚至有致癌风险。”7月2日,银川市妇幼保健院阅海分院儿童心理卫生科司洁医生介绍,TVOC是常温下易挥发有机化合物的总称,包含苯、甲苯、甲醛等300多种物质。过量吸入TVOC可能导致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失调,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引发头晕、头痛、嗜睡、乏力、胸闷等症状。同时,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导致食欲不振、恶心等症状。甲醛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1类致癌物质,长期接触高浓度甲醛可能增加白血病、鼻咽癌等恶性疾病的得病率。
司洁特别强调,儿童器官及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对毒性物质更为敏感。“这类玩具直接触及皮肤,孩子长期玩耍可能诱发接触性皮炎,出现荨麻疹、皮疹甚至皮肤溃烂;长期暴露还可能加重湿疹,诱发哮喘或支气管炎等慢性疾病。更危险的是,甲醛等有害物质可透过血脑屏障,造成儿童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免疫系统长期受抑制还会导致儿童频繁感冒、发热、患病后恢复时间长。”司洁说。
她建议,家长拆封玩具时,若闻到明显刺鼻气味,或发现孩子接触后,出现突发性皮疹、呼吸困难、持续咳嗽或呕吐头晕,应立即停用并就医。家长给孩子选购玩具时务必严格把关,优先选择环保材质的产品。
“捏捏乐等玩具可作为孩子的娱乐方式,帮助释放紧张情绪,但切忌过度沉迷。”司洁补充道,想要真正帮孩子缓解压力,关键是找到压力源头,而运动是更推荐的减压方式。
从监管到选购:为减压玩具安全把关
记者从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了解到,捏捏乐等减压玩具存在化学危害、标识缺失以及结构设计缺陷等隐患。部分减压玩具存在甲醛、TVOC超标数十倍,儿童因代谢系统未发育完善,受影响更为明显;一些产品仿制食品外形,易引发儿童误食风险;市面上多数宣称采用“食品级硅胶”的产品,实则使用工业级TPR材质;个别产品含注射器针头等尖锐部件,实测显示其穿刺力可轻易刺穿西瓜等软质物体,存在严重机械伤害隐患。
近期,全区12315平台先后共受理了5起“捏捏乐”相关投诉。消费者李先生反映,在中卫市某商店花费5元购买了一款草莓儿童捏捏乐,后发现商品无3C强制认证标识。经辖区市场监管部门核查,投诉情况属实,已责令经营者下架无3C认证的产品,并承担货值金额一倍罚款的行政处罚。
另一位消费者郭先生反映,孩子在盐池县一商店花66元买的捏捏球里,疑似有医疗注射器。市场监管部门核查后,责令该店停业整顿。
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正持续加强儿童用品质量安全监管,为未成年人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今年以来,将婴幼儿用品、玩具、学生文具等产品作为重点,强化生产领域和儿童用品批发市场、校园周边商店、文具店等流通领域的监督检查。
以慢回弹材质为特征的捏捏乐减压玩具虽具备情绪舒缓功能,但部分商品存在显著安全隐患。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发出提示:消费者应优先在大型商超、品牌专营店或正规电商平台进行选购,避免在街边流动摊贩及低价非授权渠道购买。在购买此类玩具前,注意检验资质,确认外包装标注完整信息(含厂名厂址、执行标准及适用年龄),拒绝购买无标识或警示说明不全的商品。同时,注意感官检测,避免选购散发刺激性气味的产品,此类商品可能包含有毒化学物质。
另外,要学会识破消费陷阱。例如“食品级”并不等于“安全”,某品牌检测显示苯系物超标5倍,仍宣称母婴适用;“可水洗消毒”的捏捏乐产品遇水会加速分解释放有害物质;手工制作也不等于更环保,家庭作坊制作的捏捏乐产品菌落超标率极高。
建议在通风场所使用捏捏乐等减压玩具,儿童玩耍时需成人全程监护,防止误吞小零件或接触眼睛等敏感部位。单次使用时长不宜超过15分钟并及时清洁双手,3岁以下儿童禁止接触。消费者在捏捏乐消费过程中,如遇经营者涉嫌违法经营或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注意留存相关证据,拨打12345、12315热线电话进行投诉举报,也可通过全国12315平台等途径进行投诉举报。(记者 智慧 张涛 陶涛 实习生 冯世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