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靓民富!银川市美丽乡村入画来
2022-05-07 17:21:33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百花争妍、环境秀美、村舍整洁、阡陌纵横,特色民宿连片林立,“村民文明风尚公约”“村民笑脸墙”“彩绘农民画”等墙绘随处可见,农家小院温馨别致……5月6日,记者来到银川市兴庆区通贵乡司家桥村,浓浓的乡韵令人流连忘返。

  水稻是司家桥村最主要的农作物,抓住这一特点,该村建设了稻香广场,设置稻香电影台,采用梯田造型,既体现了稻香之美,又可作为广场电影观看坐席,供村民夜间休闲,观影就座。为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村上还对巷道进行粉刷,废弃的自行车、轮胎摆出造型当装饰,用竹子、树木搭建凉亭,设置村民笑脸墙,以稻文化为主题,通过梯田稻浪、老司家桥、岁月残墙等绘画场景,展现司家桥村的历史变迁。

DSC01198.jpg

  2019年,宁夏金三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看中了司家桥村的“乡愁”,流转土地建设集休闲观光及娱乐体验于一体的稻蟹乐园,同时,盘活闲置农宅资源,建设不同主题的民宿样板间,打造“田园未来村”,抓螃蟹、吃农业家饭、自助烧烤、露营帐篷、萌宠喂养,司家桥村成为周边市民休闲娱乐的网红打卡地。  

  宁夏金三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祁军向记者介绍,以前司家桥村大部分村民都搬入新居,房屋空置率达40%左右,如今“田园未来村”带活了沉寂的司家桥村,许多村民纷纷返回旧居。

  村民司兴文将家里的8亩地流转给了三元公司,并将3间房和院子租了出去,夫妻俩在民宿打工,每年3份收入,1万元的土地流转费,5000的房租,7.2万元的工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村民王云霞则将自家的6间房重新装修,开起了小商店和农家臊子面馆,每天收入也在四五百元。

  从单一粗放的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不再靠天吃饭,现代农业让农民富了起来;将自然风情和农耕文化融入传统旅游文化体系,丰富旅游产业内涵,乡村旅游让村民的小康路越走越宽。

DSC01204.JPG

  近年来,银川市深入推进农商文旅深度融合,因地制宜赋能“乡村旅游+”,推动“农旅”“商旅”“文旅”深度融合,以农业留乡愁、商业聚人气、以文化提品位,休闲农业实现了三产融合,延伸了产业链,延长了价值链,促进乡村振兴“开花结果”。该市紧紧围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依托人文景观及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民俗文化及农家生活等资源,持续推进“园区变景区、产品变礼品、农房变客房”,延伸产业链条,休闲农业产业成为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截至目前,该市累计创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4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5个、国家星级农庄(园区)19个。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67家,今年一季度接,待游客34.93万人次,同比增长75.5%,实现营业收入5550万元,同比增长55.5%。

  四月桃林尽染、六月渔肥稻绿、九月稻谷丰收、冬日银装素裹,在贺兰县常信乡四十里店村马莲湖农庄不同的季节可以领略各不相同的大美风光。乡村小院里的别样乡情、农家餐桌上的特色美食、远离喧闹的好山好水,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心之所向。

DSC01218.JPG

  山庄负责人郝荣向记者介绍,山庄占地1500亩,不仅种植了小麦、水稻、玉米、黄豆,还有水产养殖区,围绕“农旅”融合发展,深入发掘农业农村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等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载体新模式。在这里不但可以参与播麦、插秧、种花、种菜、掰玉米、采摘瓜菜,还可喂鸡放鸭、“领养”植物、学做农家风味小吃。

  如今,马莲湖农庄已成为四十里店村的“后花园”,许多农民通过流转土地,在庄园打工,不仅住进了楼房,还买了小车。乡村“颜值”提升了,生态环境美化了,村民日子富足了,农村也更具吸引力了。

  一业兴百业旺,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双核驱动”助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引擎”,越来越多的山清水秀、文明和谐、宜居宜业、欣欣向荣的美丽村庄出现在宁夏大地上。(宁夏日报记者 张瑛 文/图/视频)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