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 李雪
近日,相关部门公布了一组数据:自我区开展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以来,全区农村共办理结婚登记12618对,其中“零彩礼”1119对、“低彩礼”6829对,占比63%,平均彩礼金额较治理前下降36%。
别小瞧这组数据,在“零彩礼”“低彩礼”和“高彩礼”的一进一退间,既能看见我区移风易俗工作的成效与艰辛,也可照见文明乡村的美好和推动乡村治理的密码。
高额彩礼危害有多大?村民一句“给完彩礼后,背了一身债,为还账,小两口日子过得很难,还经常拌嘴”的感叹,道破了高额彩礼等陋习的弊端,也揭示了亟需治理的紧迫性。的确,曾几何时,高额彩礼就像一道无形的门槛,不仅让不少适婚青年望“婚”兴叹,还为一些夫妻的婚后生活埋下了隐患。可以说,表面看来只是一组金钱数字的高额彩礼,实则是陈规陋习的枷锁、幸福婚姻的羁绊。
所幸,历经不懈治理,如今终换画风。“没有十几万、几十万的彩礼,这婚结不了”的场景渐渐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只要女儿女婿过得好,彩礼有没有不重要”等温馨场面。这也折射出村民对“婚姻初衷”的重新认知:婚姻的基石从来不是彩礼多少,而是两个人是否同心、日子能否红火。这种认知的转变,既能成全年轻人的幸福,也能在无声无息中解开传统陋习对人的束缚,让村民尝到文明新风的甜美果实。
都说移风易俗难,但做好一进一退间的博弈,难事也能变简单。比如,自治区层面制定12项正向引导措施和5项约束措施,各地在招考加分、贷款贴息、养殖扶持等务实细则上再细化、具体化;工作人员跑勤脚底板、磨破嘴皮子,一遍遍不厌其烦地用鲜活的正反事例引导群众、做好宣传;或者,像一些地方,将彩礼限额写进村规民约,扎实发展特色产业,让村民腰包鼓起来,自然就不用再靠彩礼保障生活……诸多探索说明,在创新举措、务实工作、优良作风上进,陋习才能于潜移默化中退下去。这也告诉我们,移风易俗并不难,只要上下齐心、方法得当,设置科学合理的“红线”,出台实惠到位的激励措施,孕育良好的产业打底,打造众多听得懂信得过的案例,就一定能使群众发出“不能让老观念再折腾孩子”的感悟,以文明新风驱逐陈规陋习,成为滋养乡村的源头活水。
婚姻说到底,是为了让两个人一起变得更好。因而,在家长的眼中,“孩子过得好比啥都强”,永远是第一位。从这个角度看,移风易俗带来的变化不只是婚俗的改变,也有村民价值观念和乡村精神面貌的改变。这种变化,让年轻人更敢追梦,让家庭关系更趋和睦,也让乡村发展更有潜力。期待类似的温暖实践能够持续深化,更期待“一进一退”的风潮再猛烈一些,让更多村民在文明新风的滋润下,过上甜蜜富裕的好日子。(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