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中国搜索 | 电子邮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宁夏点击
西海固,何以“解渴”
2018-01-24 06:46:00   来源:宁夏日报

  核心提示

  专家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靠天吃水”的困境,最根本的办法还是引水。建设西海固地区脱贫引水工程等,是从根本上解决当地严重缺水问题、保障脱贫和发展用水需求的必要出路。

  2018年初的一场大雪,让西海固地区百姓对今年能有个好收成充满希望。

  “虽然这场大雪为西海固地区蓄积不少水资源,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该地区严重缺水的现状”,自治区水利厅一位工程师认为,“西海固地区要想彻底解决严重缺水问题,不能只靠天。”

  多年来,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成为制约西海固地区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瓶颈”。

  2017年11月下旬到今年1月初,记者通过多次实地走访,试图寻找到从根本上解决西海固地区严重缺水的良策。

  隆德大旱再次敲响西海固地区严重缺水警钟

  2016年冬至2017年春,隆德县域内连续128天无有效降水,致使河道断流,沟道干涸,人饮困难,生产遭灾。

  回想起当时的情景,隆德县水务局副局长魏先学心有余悸:“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偏少35%的现实,让隆德县各类水利工程蓄水量较历年同期偏少50%,直接导致承担县城供水功能的4座水库相继干涸,城乡近9.4万人饮水安全受到威胁,4.6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60%以上农作物受旱。”

  直到去年5月25日,利用19天时间、动用区市县三方力量、投资3115.3万元翻山越岭从中南部城乡饮水工程紧急调水11.5万立方米后,隆德县才从“渴死”的边缘“活”了回来。

  隆德大旱,敲响了固原市严重缺水的警钟,敲响了西海固地区时刻面临“水荒”的警钟。

  据水利部门资料显示,正常年份,固原市综合水资源总量仅为5.6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367立方米,是全国人均值的16.72%。农田亩均水资源量100.1立方米,是黄河流域亩均值290立方米的34.52%,是全国亩均值1437立方米的7%。按照自治区“十三五”水资源配置保障规划,预计到2020年固原市总需水量达到4.94亿立方米,而该市实际可供水量1.47亿立方米,缺水3.47亿立方米。

  “其他地方都是争取水指标,固原是有指标却无水可取。”固原市水务局副局长周广阳无奈地说。

  目前,西海固地区总体可利用水量仅为2.5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73立方米,只有全国平均值的7.9%。

  严重缺水的现状,成为制约西海固地区百姓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瓶颈”。

  水是西海固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命脉”

  在西海固地区,有水的地方就有生机,就有希望,百姓实现脱贫攻坚的办法就多。

  隆德县张程乡、杨河镇因深处大山之中,原来依靠发展种植业生存,靠天吃饭的日子让百姓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为了脱贫,两个乡镇大力发展养殖业,目前共养殖肉牛2.6万头,户均养牛8头,每头牛可为农民带来7000元左右的纯收入。养殖业已成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顶梁柱”。

  张程乡赵兆村农民马具平家一共养了20多头肉牛,一年纯收入10多万元,“要是没有水,我们没法再养牛,全村都会返贫的。”

  1975年以来先后实施的固海扬水工程和固海扬水扩灌工程,已实现总灌溉面积170.64万亩,使6县区61万人口和30万头家畜受益,灌区农民人均收入由1980年的30.5元增长到2016年的5895元,增长193倍。

  1998年开工建设的红寺堡扬水工程,灌溉面积已达76.35万亩,使4县区29.8万人口和近30万头家畜受益,灌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9年的550元增加到2016年的7080元,增长近13倍。

  “引水工程实施前,红寺堡灌区只有6000余常住人口,现在已增加到29.8万人,大多是生态移民。”红寺堡扬水管理处灌溉科科长顾占云介绍。

  2016年建成的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将丰沛优质的泾河水源源不断输送到固原市原州区、彭阳县、西吉县及海原县,彻底解决了4县44个乡镇603个村113.53万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

  如果没有水,如果没有一个个引水工程,西海固地区解决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状,只能是望梅止渴。

  节水、蓄水、引水,解决水困的必由之路

  记者发现,虽然目前西海固地区已兴建了多个引水工程,但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严重缺水问题。尤其是固原市贫困县区仅解决了受水地区群众生活用水,无法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用水需要。

  随着当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让西海固地区城乡生活用水与发展用水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多位水利专家和水务工作者告诉记者,要想彻底解决西海固地区缺水现状,必须内外联动、共同施策。一是通过发展现代节水灌溉农业、现代旱作农业和具有竞争力的优势特色农业,尽量少用水;二是通过建设完善蓄水工程,把宝贵的水资源留在西海固地区。

  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靠天吃水”的困境,专家们认为,最根本的办法还是引水。

  “目前投入使用的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基本为单一水源,遇到干旱、突发水污染事件等特殊情况时,抗旱能力弱,难以保障应急供水。”周广阳说。

  因此,建设西海固地区脱贫引水工程等,是从根本上解决当地严重缺水问题、保障脱贫和发展用水需求的必要出路。

  西海固地区脱贫引水工程是从黄河新建一个引水工程,与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实现对接,构建起区域“北引扬黄水、南调泾河水、用好当地水”的供水工程网络,有效保障区域供水安全和产业发展用水需求。

  同时,争取将引洮济西工程和白龙江(固原境内)引水工程列入自治区重点项目清单中,从根本上解决西海固地区经济发展用水问题。(记者 吴宏林)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贺璐璐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联系方式
宁夏新闻网(www.nxnews.net)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互联网新闻中心 Copyright 2000-2012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47号宁夏日报新闻大厦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国务院新闻办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06001号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02号 公安网监备案编号:宁网安备640100002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宁ICP备050066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鹿璐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工信部网络不良信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51-5029811
网上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