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居”到“优居”
11月6日,记者走进银川市兴庆区玉皇阁北街新水小区采访。暖阳下,居民三五成群,这边打着扑克,喜气洋洋;那边在步道上漫步,谈笑自若;健身器械处,李家敏阿姨和邻居一边锻炼,一边聊着小区变化。
从小区路面破损难行到水泥路平整畅通,从住宅楼外墙斑驳脱落到立面改造、粉刷一新,这是记者今年以来多次在玉皇阁北街北关社区采访时目睹最大的变化,从“面子”到“里子”,从“硬件”到“软件”,北关社区辖区里的老旧小区正在经历一场“蜕变”,居民感受到了从“忧居”到“优居”的幸福升级。
看到记者再次来访,李家敏阿姨很高兴。“以前小区各种电线、网线、有线电视线缠绕在一起,单元楼墙面好像铺设了一层密密麻麻的‘蜘蛛网’,让人觉得非常压抑,还存在安全隐患。你看小区现在多漂亮,墙面刷新了、路好了、环境也变美了,心情都舒畅不少!”
新水小区共有9栋居民楼、456户居民,由于建成时间早,有着老旧小区的诸多“通病”,北关社区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对新水小区进行综合改造。走访中记者看到,除了大力实施室外环境景观及配套用房、室外排水、照明系统改造外,还实施了外墙保温改造,搭建智能化安防平台,引入物业管理,增设小区监控,解决了民生之急,营造了文明、有序的居住氛围,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和认可。如今的新水小区干净、亮丽,车辆停放有序、卫生清新整洁,一幅祥和安宁的幸福画卷舒展在楼栋之间。
离开新水小区,记者又来到不远处的荣丰苑小区和金桥雅居小区,这里同样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4月份,荣丰苑小区与金桥雅居小区因建成年代久远,墙面没有保温层、基础设施比较陈旧,同样被纳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我们在这里生活了20多年,这次老旧小区改造,真真切切让我们感受到了改造带来的成效。”微网格员王国福对记者说道。
房屋从“旧”到“新”,道路从“堵”到“疏”,环境从“乱”到“美”,小区从“老旧”到换了新装,幸福指数还在持续加码。(宁夏日报记者 马忠)
“小牛”的闯劲
从成为一名摄影记者起,我就和宁夏小牛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小牛冲印”有了“缘分”,经常在“小牛冲印”门店冲洗照片。
随着数码摄影产品的使用普及,不知不觉,“小牛冲印”淡出了摄影者的视线,转向去开拓更为广阔的天地。
5年前,成为一名经济领域的记者以后,我对“小牛”有了更多的关注,得以再续前缘。
这时候的“小牛”,不再是以前冲印行业的“小牛”,而是光伏组件串焊机领域的行业“大咖”。
5年前的小牛自动化生产厂区还不如现在的先进,但生产的划片串焊一体机产能居全国前列,自主研发的S4000超高速多切划焊一体串焊机、DH180H汇流带焊接机、CP80排版机等产品已实现规模化生产。
这些年来,小牛自动化在光伏行业的起伏中闯劲依然十足,在市场中持续进行转型升级,一次又一次地实现着华丽转身。
致力创新,研发新品,勇立行业潮头,是“小牛”持之以恒的不懈追求。这个成长于宁夏的企业,不但打破了我国光伏串焊机依赖进口的局面,还不断推陈出新——2019年以来,小牛自动化又涉足叠瓦、叠片自动化焊接生产线的研究,并在叠片技术上实现多切、叠片等关键领域突破,多切电池片自此得以高效自动化生产,又一次冲到组件自动生产设备的前沿,并为大尺寸硅片提升产品转换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提供了技术支持。
如今的小牛自动化,已经走出宁夏,在南方地区建立了分公司,宁夏总部的生产车间也一次次“上新”,生产环境和工艺越来越好。
“小牛”的闯劲,在全新的天地里迸发,闯出了宁夏企业的品牌,赢得了行业的尊重。
目前,小牛自动化生产的太阳能电池片全自动串焊机、太阳能电池串与汇流带焊接机,在焊接质量、产能、焊接方式、搬运方式等关键技术指标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太阳能电池片全自动串焊机全球市场领先,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二。太阳能电池串与汇流带焊接机全球市场领先,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宁夏日报记者 丁建峰)
阅海湾的“12年之约”
2024年11月4日,航拍下的银川阅海湾中央商务区。
2012年10月22日,记者航拍刚破土动工的银川阅海湾中央商务区。
2012年10月,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宁夏日报策划了“喜迎十八大·空中看宁夏”系列摄影报道栏目。作为宁夏日报摄影部记者,我有幸乘坐动力三角翼在全区各地进行航拍采访。那一年,银川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刚刚破土动工。
当动力三角翼从数百米高空飞越阅海湾,那一次,我首次从空中“踏足”这片被寄予厚望的土地。目光所及之处,刚刚成形的路网、一望无际的稻田,刻画了阅海湾在我心里最初的样子。
从2012年到2024年,航拍无人机的普及,让我得以在这12年里,每年都可以通过镜头,记录下阅海湾中央商务区的“拔节生长”。经过多年发展,银川阅海湾中央商务区从“一张白纸”进化成为高楼林立的城市名片。
如今,阅海湾中央商务区聚集了科创高新、数字经济、金融服务、总部经济、工业上楼、商贸文旅六大经济,吸引了华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天翼云、阿里巴巴等数字经济区域性总部企业落地扎根。
从第一次航拍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到现在,与阅海湾的“12年之约”,让我感受到记者这份职业的分量:能有幸记录时代的点滴,见证奋斗者的成绩……作为一名记者,我区的壮丽山河、经济社会发展、干部群众的奋斗瞬间,都是我镜头所向的最美素材,我为自己能够记录下这些珍贵的瞬间而感到自豪。(宁夏日报记者 王晓龙 文/图)
城中村的变迁
2009年拍摄的红花渠沿线民乐村,也是如今的南塘园旧址。(摄于2009年)
小区居民在红花渠边新建的南塘园休闲娱乐。(摄于2020年)
今年是宁夏日报创刊75周年,也是我在宁夏日报工作的第17年。记者是站在时代潮头的瞭望者,也是历史进程的记录者。作为宁夏日报的视觉记者,更应该以自己特有的视角、专业的素质、职业的精神,去把握新时代的脉搏,关注社会进程,关注百姓生活。
自2008年起,我连续12年坚持用影像记录银川市兴庆区红花渠边一个“城中村”的寒来暑往、生活百态。多年来,不断造访这片区域,密集记录这些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共拍摄城中村照片数量达10万余张,随着时间的推进和社会的发展,“城中村”这些影像场景有些已经不复存在,有些已面目全非,但这一幅幅历史照片已成为银川有关城市社区改造前后变化的影像文本。
这些年,我采访的足迹到达了宁夏乃至全国许多地方,用影像见证了许多历史瞬间,但我依然觉得,最好的照片永远是下一张。一路走来,践行“四力”,不辱使命,是我一直不懈努力的职业追求,我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新闻人,我们永远在路上。(宁夏日报记者 左鸣远 文/图)
老院“焕新”生活“升级”
社区助餐点改造前。
改造后的社区助餐点。
11月5日,不到11时30分,银川市金凤区长城中路街道紫园社区的助餐点已排起了长队。家住兴宇公寓的李娟来得有点迟,排在了队尾。“我是这儿的常客了,忙的时候就来这里给孩子买份午饭。”李娟说。
“我们社区老年人多,做饭是老年人生活中的一大困难,有了助餐点后,生活的幸福指数都提高了。”年近七旬的张健伟说。
一个辖区内95%以上的小区都属于老旧小区的社区,几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工作需要,记者曾多次在紫园社区采访,最早的一次大约在四五年前。由于紫园社区辖区内小区建造年代多在2000年前,随着时光的侵蚀,整个社区仿似蒙上了一层尘土,看起来灰扑扑的。尘土飞扬的路面上四处是坑,破损的墙面上,有的墙皮已脱落,当年社区之“老旧”让记者记忆犹新。2022年开始,政府为改善居民生活居住环境,提高居民幸福感,陆续对紫园社区辖区12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截至目前,紫园社区涉及老旧小区改造的有61栋楼,惠及群众7167人。
近日,当记者再次走访紫园社区时,看到的是居民楼外墙粉刷一新,楼道内部墙面明亮洁净,安装了新的楼道灯;对楼道内原来乱如蜘蛛网的通信线全部进行了改造;曾经被小区居民诟病的道路也铺上了沥青,小区中央的小广场安装了全新的健身器材和儿童娱乐设施;破旧的木头单元楼门正要被换成可视防盗门;老旧掉漆的铁大门变成了气派现代的大门……
应民所呼,社区今年把破旧的自行车棚改造成了助餐点。老年人做饭难的问题得到解决,居民的幸福感再次升级。(宁夏日报记者 智慧 文/图)
旧照片里的故事
丁建元(右)给记者展示老照片。宁夏日报通讯员 高小娟 摄
一段岁月,凝聚一份感情;一张旧照片,承载一份记忆。
“这后面就是毛纺厂的厂房,那会我们厂子在全国都赫赫有名。”11月4日,89岁丁建元拿着旧照片讲述道。
银川毛纺织厂,从1954年建成投产到2000年退出历史舞台,承载了几代银川人的记忆。它曾生产出宁夏第一代机械化毛纺织产品——纯毛提花毛毯、粗纺毛呢,为宁夏纺织工业奠定了基础;提花毯自1958年起出口俄罗斯、意大利等东欧国家……“最辉煌时,毛纺厂有3000多名工人,一年总产值5000多万元。”曾任银川毛纺织厂厂长的丁建元说。
20世纪90年代,因为产品超储滞销、设备陈旧、竞争乏力等原因,银川毛纺织厂逐渐“没落”。记者曾进入过闲置的厂区,看见了具有浓重历史痕迹的厂房。2000年后这些厂房被陆续拆掉,占地面积61381平方米的住宅区紫阳小区在工厂原址上拔地而起。
多年来,记者因采访曾多次走进紫阳小区。建成后的紫阳小区共有26栋楼,规划建设合理,配套设施齐全,居民里有原毛纺厂的职工,有支宁人,有土地被征用后“上楼”的农民……“我1955年刚到宁夏时,这里还是荒草地,晚上睡觉要关好门,否则会有狼。如今近70年过去了,我们住进了新楼,街巷车水马龙、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完全变了样,生活也越来越幸福。”丁建元感慨道,“紫阳小区今年还被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进行道路硬化、管网改造、楼体粉刷等,我们也一定会住得更舒心。”
今年,银川市金凤区满城北街街道紫阳社区对紫阳小区、百合园等6个小区进行提升改造,共涉及46栋楼,惠及1670余户居民。“改造中,社区一直倾听群众心声、解答群众诉求,努力‘改’出新面貌,‘改’出群众的幸福生活。”紫阳社区党委书记史惠说。(宁夏日报记者 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