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 宁夏点击
【 回望2024·民生篇】上——回首一年喜乐伴
2024-12-27 08:40:53   
2024-12-27 08:40:53    来源:宁夏日报

  ■升学

  苏晨杰:从挫折中走来,一切刚刚好

  12月24日,临近期末,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2024级学生苏晨杰格外忙碌,大多数时间都泡在图书馆,记笔记、改错题,遇到难题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学习压力与节奏似乎与高中无异,但他的心态却是快乐与平和的,他说:“从挫折中走来,现在一切刚刚好。”

苏晨杰。(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中考后进入银川一中,苏晨杰一度放松学习,致使高一、高二学习成绩持续下滑。南京是苏晨杰心向往之的地方,但一年多前,“一落千丈”的成绩让他对能否考上大学都打了问号。

  苏晨杰的爸爸是名退役军人,一向对儿子要求严格,看到苏晨杰表现“糟糕”,就忍不住责骂,导致亲子关系更加紧张。“当时感觉我们都快抑郁了,但问题还得解决。通过分析,我们找到孩子学习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在学校附近租房子陪读,共同分析学习情况,制定目标与计划。同时征求老师意见,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一些活动。孩子有了目标,性格也逐渐开朗起来。”苏晨杰的爸爸说。

苏晨杰与父母。(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父母的支持和陪伴给了苏晨杰克服困难的勇气。进入高三,苏晨杰被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所感染,但却不知道该如何着手。为此,每次考试之后,他都找老师聊,寻找突破点,培养做题的感觉。

  “高三第一学期我下了很大工夫,每天晚上能刷3份卷子,但因为基础不扎实,成绩并不稳定,直到第二学期,成绩才越来越好,高考数学考了137分,是高中三年最好的成绩。”苏晨杰说。

  开始大学生活后,苏晨杰给自己立下新目标,推崇知行合一的他相信实践出真知,路虽远,行则必达。(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焦小飞)

  ■就业

  王天鸽:工作让我有了归属感

  “明年4月我过生日时,要奖励自己去上海迪士尼旅游。”12月10日,王天鸽将第一个月工资拿出一半存起来,又买了一杯奶茶,庆祝自己的“成人礼”。“终于不用伸手向家人要钱了,虽然见习期工资不算多,但也能自给自足。”王天鸽开心地说。

毕业前夕,王天鸽在校园留影纪念。(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今年7月,23岁的王天鸽从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会计专业毕业后,来到一家代理记账公司工作,两个月后,因公司发不出工资,王天鸽被迫辞职。回到银川后,她在各种招聘软件和微信公众号上投递了三四百份简历,两个月过去了,没收到1次面试通知。

  “考公考编都没有上岸,当时很失落。”看着无精打采的王天鸽,家人也很着急。就在这时,8月26日,王天鸽接到银川市西夏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的就业回访电话,她说:“挺意外的,他们给我推荐了几家公司,但我前去应聘时,发现岗位不符合要求,大部分公司都要求有工作经验。”

  王天鸽一心想从事财务相关工作,10月初,西夏区人社局工作人员为她推荐了两家公司的财务见习岗位。王天鸽有些迟疑,她觉得“见习不是长久之计”,西夏区人社局和朔方路街道工作人员见状,耐心为她讲解见习政策,鼓励她迈出就业见习、踏入职场的第一步。10月17日,王天鸽经过线上申请、线下办理和岗位派遣等流程,成为宁夏第二建筑有限公司的一名协助出纳。

爱旅游的王天鸽。(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我上班了,全家都很高兴,我作息有规律了,精神状态也好了。”这两天,王天鸽参与了公司运动会的健美操项目。除了记账、整理凭证等工作,和同事一起参加健美操排练也让她活力满满。“我特别喜欢这份工作,同事都很好,这应该就是归属感吧。”王天鸽说。

西夏区镇北堡镇就业专干到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家中进行就业帮扶。(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12月24日,西夏区人社局就创中心主任慕瑞介绍,今年西夏区共接收695条应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信息,目前,已就业641人,就业帮扶率92%,就业率近98%。(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张雪梅)

  ■入伍

  汪磊:让青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周末等待儿子汪磊的电话,已成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朝阳街道居民汪国忠家生活的一部分。“以前他在外上学,几乎不给家里打电话。自从去了军营,不仅主动打电话,还告诉我们军旅生活、军营故事。”12月23日,说起儿子的变化,汪国忠自豪不已。

汪磊(左二)与家人合照。(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汪国忠有兄弟5人,其中4人参过军,自己的女儿也当兵。22岁的汪磊,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下,从小对军旅生活充满了向往。“你从小娇生惯养,去部队能吃得了苦吗?”面对他人的质疑,汪磊决定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决心。

  汪磊担心自己体力跟不上,便抓紧时间锻炼,引体向上、俯卧撑,一天不落。有段时间,汪磊到附近的苗木厂工作,每天骑上电动车,拿着铁锹上山种树,一干就是一整天。“这个娃娃能吃苦。”看到儿子的坚持,汪国忠放心了。

  “今年接到入伍通知,我立马联系孩子报了名。”收到汪磊顺利应征入伍的消息,汪国忠心上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9月15日上午,石嘴山市准备出发的新兵们整齐列队,汪磊和100多名新兵身着迷彩服、身披红绶带,意气风发。看到队伍里儿子挺拔的身姿,汪国忠无比欣慰。

  “爸妈,我在这边一切都好,我已经瘦了15公斤了,你们也要注意身体,要健健康康的。”在军营的汪磊,与父母视频通话时说道。汪国忠发现,经过几个月军事化训练,儿子看起来精神抖擞,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让汪国忠又惊又喜。

  “爸妈,你们放心吧,我一定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隔着手机屏幕,儿子坚定的语气让汪国忠几度哽咽。汪国忠告诉记者,儿子的话,让他想起1972年参军的自己。那时候,他也曾这般坚定地向父母承诺过。

  “以前,元旦春节你都在家,今年怕是回不来了,不要太想我们。”汪国忠在电话里说道。“家当然想,但让青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我骄傲。”(宁夏日报记者 何娟亮 )

  ■重逢

  杜韫智:在汗水与拼搏中铸就钢铁意志

  夕阳的余晖给小区的道路铺上一层金色,杜韫智陪着父母在小区里散步。他身姿挺拔,步伐沉稳,母亲的目光始终落在儿子身上,满是慈爱。一家三口的影子在地上被拉长,时而交叠在一起,仿佛诉说着久别重逢后的温馨与安宁。

杜韫智(前排左一)与家人的合照。

  2020年9月,杜韫智初入军营,全新的环境和高强度的训练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3个月后,当他终于与家人视频通话时,母亲忍不住红了眼眶。曾经略带青涩与圆润的面庞已被坚毅和硬朗取代,身形也变得更加精瘦结实。父母看着儿子的变化,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他吃苦受累的心疼,更有对他投身军旅、保家卫国的自豪与欣慰。

  在部队的4年时光里,杜韫智和战友们不断成长。他刻苦钻研军事技能,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实战演练,都全力以赴。从最初在队列中略显紧张的新兵,到后来在各项任务中都能冷静应对、独当一面的优秀军人,他经历了无数次的磨砺与考验,在汗水与拼搏中铸就了钢铁般的意志和高度的责任感。

  每逢春节,阖家团圆之际,他坚守在部队岗位上,将对家人的思念深埋心底。妹妹身披婚纱步入婚姻殿堂的幸福时刻,他通过照片去感受那份喜悦;哥哥的孩子满月时的欢庆场景,他通过电话送上祝福,家人虽理解他的使命与担当,但思念之情如潺潺流水,从未间断。

  今年12月1日,杜韫智退伍归来。晚上,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明亮的灯光照着丰盛的饭菜,一家人聊着天,从邻里家常到国家大事无话不谈,这般平常的场景,因过去的分离而弥足珍贵。

  展望未来,杜韫智计划报考公务员,希望能将在部队中培养的坚韧品质和奉献精神延续到新的职业生涯中,在为社会贡献力量的同时,也能有更多时间陪伴父母。(宁夏日报记者 龚依然  文/图)

  ■新生

  王婷:每天孩子在变样,我们在期待明天

  12月23日,家住吴忠市利通区秦水嘉苑的王婷和丈夫吴波把宝宝哄睡着后,讲起这一年迎来新生的故事。

王婷和丈夫抱孩子与婚纱照合影。

  “需要剖宫产”“女孩,6斤8两”“发现子宫肌瘤”……今年8月7日晚到8日凌晨,王婷在吴忠市人民医院度过了最难忘的一夜,而8月8日,正是她和丈夫的结婚纪念日。当天,王婷躺在手术台上,同时收到1个好消息和1个坏消息。彼时,手术室外,家人还在焦急地守候,他们还不知道,医生在剖宫产后,发现孕妇还患有子宫肌瘤。

  “本来以为生完孩子后,就完成任务了。医生说孩子抱出来后发现还有一个肌瘤,脑袋一下就懵了。”王婷回忆说。医生抱着宝宝和王婷的额头碰了一下,听到孩子“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听到孩子平安健康,王婷的心定了下来,继续进行第二场手术。一声啼哭,为平凡的一天、平凡的一家赋予了特殊意义。

  “喂奶时,我认认真真地看着宝贝的眼睛、鼻子、嘴巴……这个时候才深刻感受到‘我是她的妈妈,她是我的宝贝’,觉得自己的宝贝最可爱。”王婷看着熟睡的孩子说。

  婚后1年多,王婷怀孕了,夫妻俩立刻翻出《诗经》和《楚辞》为孩子取名。

  “小名叫一一,大名叫吴昱希,希望她站在太阳底下,成为共产主义接班人。”丈夫吴波将孩子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王婷在旁笑着说,“当妈妈以后,对孩子的每一个反应都很敏感。无论干什么,都会第一时间听到孩子的声音。每一次半夜爬起来,哄宝贝一抱就是一整夜。”挣扎交织欣喜、忍耐杂糅期待的复杂心情在一次次的熬夜里尽显。

  现在,王婷和吴波的手机里全是孩子的照片和视频,“从孩子出生到现在4个月大了,她每天都在变样,我们每天都在期待明天。”夫妻俩希望宝贝健健康康,平安顺遂,享受这个世界。 (宁夏日报记者 杨玉瑛 文/图)

  ■新婚

  徐宁宁:这是我最开心的一年

  回顾今年,徐宁宁最开心的一件事,就是遇到了丈夫罗旭。

  徐宁宁是彭阳县文化旅游广电局的一名讲解员,负责县内小岔沟红军长征毛泽东宿营地、金鸡坪梯田公园等景区与文物保护单位的讲解接待。今年1月,在亲戚的介绍下,徐宁宁与罗旭相识。“第一次见面是1月16日,他给我一种多年未见的老友般的感觉,虽然陌生,但又很熟悉。”

  第一次见面后不久,两人正式恋爱。罗旭是一名消防员,平时训练任务较多,两人聚少离多。正因为见面不易,每次休假,罗旭都会陪在徐宁宁身边。

  “你彩礼要多少?”佳期即定,罗旭问徐宁宁。

  “只要过得幸福,不要彩礼也可以。”徐宁宁回答说。

5月20日,罗旭和徐宁宁在祝福声中登记领证。(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今年5月20日,正值二十四节气里的小满节气,罗旭和徐宁宁在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登记领证。他们在共同的日子里愈发默契,感情日益深厚。“公公婆婆对我很好,我像是多了一对爸爸妈妈。”徐宁宁高兴地说。

  徐宁宁也有遗憾。

  作为“零彩礼”代表,徐宁宁和罗旭原本受邀参加彭阳县8月10日举办的“缘定七夕 幸福启航”首届集体婚礼暨第一批“零彩礼”“低彩礼”光荣证颁发仪式。徐宁宁一直期待着能在传统节日“七夕”穿上漂亮的传统服饰,与爱人一同参与这场特别的集体婚礼。遗憾的是,由于她生病住院,两人最终错过了这次活动。

  为了弥补徐宁宁这一遗憾,罗旭将婚礼定在了明年的1月22日。罗旭说,那天是“小年”,希望既能让妻子穿上漂亮的婚纱,又能穿上美丽的传统服饰。

  展望明年,这场婚礼是徐宁宁最期待的事。“今年是我们新婚的第一年,也是我过得最开心的一年。我希望今后的每一年都过得像今年一样开心!”徐宁宁说。(宁夏日报记者 常宽)

  ■退休

  沈生明:在新生活中书写新的精彩

  “退休后过得平凡却开心。”12月24日,60岁的沈生明坐在窗边,阳光下,他的脸上透着一份从容与满足。退休前,他是中卫市沙坡头区永康镇永新燕宝小学校长,2024年1月,他正式退休。这位曾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了30多年的老校长,在新的生活中书写了不一样的精彩。

沈生明兄妹与母亲在景区合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每天接送七年级的孙女佳妙上下学时,沈生明就骑着电动车,陪孙女聊一路。佳妙的学习习惯好得让同学羡慕。沈生明笑道:“我是物理老师出身,无论生活中还是学习上,总有意识地培养佳妙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24年,佳妙升入初中,学习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这让沈生明一家人感到无比欣慰。

  退休后,沈生明静下心来想想过去:从老家香山乡三眼井村的窑洞煤油灯到如今的高楼电梯,从泥泞山路到宽敞的柏油马路,这些变化让人感慨万千。他说,“这几十年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能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感到幸福无比。”

  沈生明的幸福不止于此。2024年,他赞助儿子一部分钱,帮儿子添了1辆新车,还贷款买了新房并已装修完毕,上个月儿子乔迁新居,全家还外出旅游……生活处处充满了喜悦。“儿子儿媳工作忙,我就接送孙女。退休了,陪老伴的时间也多了。”沈生明说,2024年,他去了北京、云南、成都,甚至自驾到壶口瀑布、崆峒山,畅游祖国大好河山。

  沈生明还在社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是业主委员会主任,平时积极为居民调解纠纷、宣传防电诈等。有一天,他在巷口看到几名中学生争吵,眼看孩子们要打起来了,沈生明立即上前劝解,用1个多小时让孩子们最终达成和解。这件事让家长们感激不已,也让沈生明感受到教师的身份和责任,始终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计划换套新房子,安静一点;暑假带孙子孙女去海南玩一趟;儿子还打算再要二胎……”谈到2025年,沈生明笑着说:“总之,日子越过越舒心,越过越有盼头。”(宁夏日报记者 王文革)

  记者手记】

  凡人微光 收获精彩

  升学、就业、入伍、新生、新婚、退休——这些词汇,不仅是生活状态的改变,更是心灵历程的标记。在2024年的年轮中,我们见证了许多家庭的喜乐与变迁,它们如同时代的缩影,映照出个体的成长与社会的脉动。每个家庭的故事,都是一首赞歌,唱响了坚持与勇气;每个家庭的故事,都让我们看到了平凡人书写的不平凡。

  这一年,学子们在升学的阶梯上攀登,青年们在就业的浪潮中搏击,士兵们在入伍的号角中前行……重逢的喜悦、新生的希望、新婚的甜蜜、退休的宁静,每一个瞬间都激励我们前行。这些故事,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期许。

  在这些家庭的变迁中,我们读到了时代的温情与力量:无论面对何种挑战,总有喜乐与希望相伴。2024年,是变化的一年,也是充满爱的一年。让我们带着这些温暖的故事,迎接新的一年,愿每个家庭都能在新的一年续写自己的精彩篇章。(马骏)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邹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