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 宁夏点击
一线调查|路向远方延
——九家中央定点帮扶单位添力宁夏乡村全面振兴
2025-01-13 07:59:20   
2025-01-13 07:59:20    来源:宁夏日报

西吉县新营乡甘井村山上的太空舱营地。

甘井村大棚里的水果番茄。

2024年,固原冷凉蔬菜综合收入创新高,图为采摘现场。(资料图片)

  编者按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会同厦门大学、国铁集团等9家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完善帮扶机制,优化帮扶方式,拓宽帮扶领域,呈现出多层次推进、多方位互动、多领域合作的良好态势,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助力产业“起飞” 小乡村的新“跑道”

  在2024年的珠海航展上,一款名为“超级引芹”的小绿水在中国商用飞机展区亮相,引得国内外观众驻足品尝。这款饮品就是中国商飞公司联合西吉县打造的西芹汁。

  地处西北的农特产品缘何亮相国际航展?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派驻到西吉县新营乡甘井村的驻村第一书记王浙波介绍,自2012年起,中国商飞公司以地区优势资源为出发点,以产业扶持等作为建设目标,倾情帮扶西吉县,全面带动产业发展。

  一串串红彤彤的水果番茄挂满了枝头、一箱箱车厘子运往四面八方、一袋袋杂粮零食在市场热销……近年来,依靠多元化产业发展模式,甘井村种植产业生机盎然、加工产业蒸蒸日上、旅游产业初具雏形。

  甘井村距离县城20公里,周边有山有水且耕地面积相对较大。虽然拥有诸多地理资源优势,但是产业基础薄弱的甘井村,曾经只有马铃薯种植这一产业。

  “少人、缺产业,还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村民蔡小芳回忆往昔,以前村民思想还比较保守,生怕走错了发展路子。王浙波来到村子以后,帮助大家拓宽了思路,为村子带来了新活力,村民也更有奔头。

  中国商飞有一个“老传统”——所有驻村干部走马上任之前,都会提前3个月“报到”,深入调研以便充分掌握当地情况,王浙波也不例外。2023年3月,王浙波第一次来到了甘井村。“当时,我发现这里不论是自然条件还是地理位置,都是一片等着我们来开发的宝地。”王浙波说,经过多方争取,甘井村产业的新发展有了365万元相关“启动资金”,并根据前期调研,因地制宜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

  耕地多,有种植杂粮的传统,便发动种杂粮,开建加工厂;山坡宽,适合建大棚,便建大棚种新作物;山上建民宿、山下建广场,短短一年多时间,甘井村不仅有了新产业,村民也有了分红,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8年的不足3000元突破到了2万多元。

  “这72座拱棚的年产值就达86万元,相较以前旱田种植,产值可提高60%以上。”甘井村党支部书记牛耕苑说,中国商飞公司带给甘井村产业发展新动力的同时,更让村民有了发展新思路,从种植到建加工厂再到发展旅游业,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不仅让村子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找到了重要抓手,更进一步激发村民干事创业的热情。

  从华润集团帮助海原牛肉打开市场,到中航油集团实施肉牛跨村联营养殖项目……中国商飞等9家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在产业帮扶上各尽所能、不遗余力。2024年,中央衔接资金投入产业占比达65%,9家中央单位把产业帮扶作为重点,无偿投入帮扶资金1.56亿元,帮助引进帮扶资金1.94亿元,带动帮扶县(区)做优做强特色产业,实现造福于民的产业拓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消费帮扶路子宽 农特产品销售热

  “要说冷凉蔬菜,我们这里可是全国优质产地,但以前因为受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限制,销售一直是老大难问题。”1月5日,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村党支部书记程广锦在分拣加工车间里向记者介绍,甘蓝、菜花等新鲜蔬菜正被装车发往全国各地。受益于当地优良的自然条件,产出的蔬菜色泽鲜亮、脆嫩多汁,是绿色有机菜。

  酒香也怕巷子深。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的定点帮扶,让姚磨村的冷凉蔬菜走向更大市场。国铁集团不断探索“铁路帮扶+”模式,持续加大对原州区强农、惠农、助农的帮扶力度。

  在距离姚磨村30公里外的开城镇冯庄村,日光温室的平菇、温棚的草莓订购电话接连不断。“专心种植保证质量好是我们的头等大事,以前愁卖不出去,现在愁不够卖。”冯庄村种植户母启龙高兴地说。

  去年,国铁集团充分运用铁路12306商城平台,通过定向采购、进站上车、电商带货等消费帮扶行动,将原州区534种农特产品纳入集团公司消费帮扶名录进行订单式购销,形成稳定的铁路市场需求订单,直接购买原州区农特产品600万元、帮销1200余万元。

  “我们充分利用高铁成网、安全快捷等优势,发挥铁路产运销一体化特点,组织多条乡村振兴快运货物班列线,开发实施夜间高铁货运、移动智能冷库等物流产品,打通了‘乡间地头+高铁快运+城市配送’的物流网络,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舌尖’的无缝衔接,为乡村振兴注入‘铁动力’。”国铁集团原州区挂职副区长曹国祥说。

  农特产品种得好、养得好,更要卖得好。在宁夏,9家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在消费帮扶上发挥各自所长。国家烟草专卖局组织红寺堡区企业赴15个省份开展消费帮扶洽谈活动,累计实现消费帮扶目录采购7000万元;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帮助彭阳特色产品进入央企线上线下销售平台……不仅提升了我区农特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还进一步拓宽了销售渠道,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持。

  组团式帮扶 添才添智乡村兴

  乡村空闲地,成了村民小憩的微景观公园;道路旁的土洼,变成了玫瑰主题花园;单调的民居院墙,披上“闽宁山海情”墙绘彩衣……隆德县沙塘镇张树村这些变化的背后,少不了厦门大学师生的大力帮扶。

  “这一处微景观公园的名字叫‘厦韵砖影’,设计融合了六盘山自然风光、厦大嘉庚建筑、砖雕、青瓦、石磨等多种元素,景墙整体充满了文化气息和闽宁情谊。”1月6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设计与创意学院嘉艺园景实践队负责人介绍,去年6月以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充分发挥环境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等学科优势,选派该院设计与创意学院师生近20人在张树村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改造,助力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乡村离不开优秀乡土文化的滋养和传承。去年8月,厦门大学驻村工作队深入挖掘张树村秦腔等优秀乡村传统文化,投入帮扶经费,建设张树村文化活动中心,为村里秦腔和象棋等文化爱好者提供了新的活动场所。驻村工作队还将闽宁文化交流活动“搬”进文化活动中心,陆续组织举办了福建非遗项目青黛印染技艺讲座与体验、闽南文化讲座等多场活动。村民在参与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和文化生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参与性和主体性,进一步激发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内生动力。

  张树村的“焕新”,是厦门大学扎实做好隆德定点帮扶工作的一个切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厦门大学定点帮扶工作的“渔”“鱼”两相授,还体现在人才帮扶和技能培训方面。

  自2012年定点帮扶以来,厦门大学不断强化科技赋能与人才支撑,围绕隆德“特、新、优”产业,持续推动校地企三方共建“质量控制实验室”“食品药品检测中心”等科研平台,深挖校友资源,持续选派科技特派员赴隆德开展“肉牛养殖+胡萝卜种植”等试验项目研究,为马铃薯、中药材等当地特色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发挥校友企业龙头作用,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此外,为持续加强技术培训,去年,厦门大学组织厦大化学化工学院教授侯旭、法学院副教授姜孝贤等带领专业团队来宁夏开展专题讲座,培训基层干部4218人次、技术人员2519人次。

  广阔山海之间蕴藏着乡村发展的强大潜能。去年,9家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培养人才,中核集团核工业总医院向同心县人民医院选派第7批对口帮扶医疗专家,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群众家门口,有力支持县医院获批全区第一家县级三乙综合医院;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组织北京教育专家赴彭阳县开展中小学音体美教师专项培训,协调安排彭阳乡村教师赴北京市黑芝麻胡同小学跟岗研修,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引进来”示范带动、“走出去”互促提升,中央定点帮扶单位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记者 李昊斌 马雨馨 文\图)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邹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