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深圳)新质生产力科创中心展示大厅。
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研究院技术人员在进行技术研发。
银川(深圳)新质生产力科创中心展示的宁夏好物。
宁夏银利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线。
李慧(右)在宁夏上海科创中心(人才大厦)展示新产品。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陈秀梅 摄(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单位提供)
2025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办好用好高等研究院、科创中心、中试基地和各类实验室。
近两年,宁夏创新打造“科创飞地”,鼓励企业走出宁夏,奔赴经济发达地区“借人”“借智”。在北京,聚焦信息技术成为宁夏对接前沿数字科技的桥头堡,一批人工智能、大数据项目在此孕育;在深圳,紧握电子信息、智能硬件风口,源源不断为宁夏输送创新产品方案;在杭州,扎根电商与数字文创领域,助力宁夏特色产业电商化转型……
这些“飞地”如同神经元,与宁夏本地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紧密相连,构建起跨区域创新网络,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加速流动,为宁夏新质生产力蓄能。
飞越山海 宁夏“科创飞地”已在多省区落地
新春伊始,在上海市静安区的宁夏上海科创中心(人才大厦)办公的宁夏彩妍科技有限公司一片忙碌。
“最近,我们与欧洲客户签订一笔近20万美元的订单,首次打开了欧洲汽车涂料市场,这几天正加紧生产。”该公司市场销售部负责人梁忠辉兴奋地说,“来上海之前,我们拿到国外订单是很难的事。宁夏虽有资源、有政策,但地域局限性比较大,研发人才、新技术引入慢,产品更新跟不上市场节奏。”
宁夏彩妍科技有限公司是石嘴山市一家从事高性能有机颜料和传统有机颜料的研发、生产、应用的企业。自从2024年初入驻宁夏上海科创中心(人才大厦)以来,情况大不一样了。
“来上海后,我们很快招聘了两名化工专业的研究生,研发的颜料红254产品于去年11月底在石嘴山成功投产。多个产品已销往国内外市场,目前正在研发用于汽车行业的紫23、苝系颜料,市场前景很广阔。”梁忠辉说。
“有科创中心这个平台,客户和企业对接业务方便了很多。”梁忠辉算了一笔账,一年来企业共接待了十几批国外客户,合作金额约60万美元。
宁夏上海科创中心(人才大厦)是宁夏首个由政府主导建立的综合性对外窗口,于2024年2月投入使用,目前已签约企业22家,其中13家已进驻办公。
2024年12月底,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八卦四路中浩大厦的银川(深圳)新质生产力科创中心投入使用,包括宁夏银利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君磁机电技术有限公司、宁夏空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内的12家企业入驻。
宁夏还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建“飞地”。2024年3月,自治区科技厅认定了首批“自治区企业飞地研发中心”,宁夏隆基宁光仪表、银川威力传动、共享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长燃智享新能源4家企业在杭州、上海、北京设立的独立研发机构获备案。
“这些‘飞地’通过技术研发在外地、成果应用在本地的研发模式,有效破解了长期困扰宁夏企业高端人才引用难题。”2月14日,自治区科技厅人才与对外合作处负责人徐小涛介绍,相关部门也不断出台政策,对入驻“飞地”的企业给予支持,一方面设立专项资金池给予场地租赁、设备购置等补贴,降低企业外拓成本;另一方面,搭建资源对接平台,整合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科研成果、专家信息精准推送至本地企业,让企业深度融入当地创新生态。
跨区域整合资源 “科创飞地”提升产业能级
当沿海地区的产业溢出效应遇上宁夏的资源禀赋,当黄土地与蔚蓝海岸在飞地平台上持续发生“核聚变”,宁夏通过“科创飞地”,实现了“借地”开展科研攻关、“借智”实现人才引进、“借力”推进产业升级。
2月13日,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宽敞明亮的车间内,十几台3D打印机整齐排列,自主作业的机器人与三四名工人配合协作。“我们公司的自动浇注、桁架机器人一体库等,都是通过铸造全流程运营管控系统软件来控制的,实现了物流和信息流的有效集成。”共享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副经理常涛说。
该软件来自共享集团在北京设立的“飞地”研发中心——北京铸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凭借这套系统,工作人员只需在平台上轻点按钮,就可以控制从工艺设计到成品出库全过程。借助这个“根据地”,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整合两地高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等各方资源,进行工业软件、SaaS软件、互联网平台、人工智能等项目的协同研发。
宁夏隆基宁光仪表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电子应用设计领域的知名企业,2016年该公司依托苏浙沪地区人才优势、产业链优势,在杭州成立了研发中心与国际事业部,积极发展出口产品与业务,2024年出口业务收入占到公司总收入的20%以上。
弥补科创短板,向资源富集的地方“借力”发展,已成为各地政府的普遍共识。2023年以来,宁夏科技、人社等多部门联手搭台,把企业 “请进”科创中心。先后打造了宁夏上海科创中心(人才大厦)、银川(深圳)新质生产力科创中心,让宁夏企业根据发展谋篇布局、各取所需。
“借助上海科创中心这一平台,我们与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人才引进方面,已录取7名工程博士。”2月12日,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炭化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袁炜说。
2023年12月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上海研究院,于2024年初入驻宁夏上海科创中心,立足上海周边地区交通、资源、教育、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开展科研攻关。“一年来,我们围绕聚乙烯蜡、聚烯烃弹性体茂金属催化剂及反应器、脂肪胺、异构十二烯、低气味聚丙烯1100N专用料等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展联合攻关,在茂金属催化剂制备、聚乙烯蜡合成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开展硫化学领域的工艺开发和产业化应用研究,为煤化工产业副产硫化物资源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撑。”袁炜告诉记者。
袁炜介绍,2025年公司将通过上海研究院科技创新窗口,逐步配置完善专兼职研发人员,聘任外聘专家加强技术研发合作,发挥校企合作对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促进作用。同时,借助高校实验设备及平台,协同开展乙烯聚合聚乙烯蜡、硫化氢资源化合成化工品等相关技术开发。
入驻宁夏上海科创中心一年来,宁夏名特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慧尝到了不少甜头。
2月12日,李慧从上海回到家乡中宁县大战场镇红宝村,她准备与村、镇联手打造以中宁大战场有机枸杞为原料的产品。
“我们的产品通过这一平台卖到了江苏、浙江等地,其中,枸杞原浆、锁鲜枸杞等很受欢迎。春节期间,先后有40多家企业采购‘大战场’礼品系列,收入约300万元。其中煜涵新材料(杭州)有限公司3次订购枸杞原浆,运来生态农副产品江苏有限公司订购枸杞原浆、锁鲜枸杞等8万余元。”李慧说。
目前,企业正对果汁产品的口感、包装等进行优化,还将根据上海市民的消费习惯研发枸杞咖啡,进一步打通销售渠道扩展苏浙沪市场,将“大战场”品牌与宁夏特色农产品推向全国。
除了市场的开拓,李慧还经历了“头脑风暴”:“这里的消费者来自世界各地,需求多种多样,也非常注重品牌故事和文化内涵。我意识到产品定位要更加多元化,开拓更多细分市场。同时,各种新兴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如何将这些模式运用到业务中,优化客户体验,也是要思考的问题。”
银川市科技局发出入驻银川(深圳)新质生产力科创中心的邀请不到两周时间,14个办公室就被一抢而空。
年初入驻该科创中心的宁夏银利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特种变压器、电抗器及电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于2008年在深圳成立了分公司。再次进驻深圳,企业有更多打算。“银川本地电磁元件领域的高端人才较为稀缺,企业引才相对困难,科创中心这个平台能很好地解决人才引进的问题。另外,无论是市场还是技术,深圳的资源都非常丰富,也将成为企业对外合作交流的窗口,便于企业及时获取最新的市场与技术资源,从而确定技术研发的方向。”该公司董事会秘书唐良凡说。
宁夏空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计划与深圳当地科研机构合作成立研究院,在应急安全、低空经济等领域进行技术合作和探索;深圳翼兔数据(宁玖)科技有限公司将于今年4月开发算力、云计算、云储等方面的海外业务……
不止于科创 “科创飞地”延伸新触角
科创只是“科创飞地”的“福利”之一。
走进银川(深圳)新质生产力科创中心,在显著位置可以看到100余件宁夏好物,有单晶硅片、工业蓝宝石、3D打印音响、枸杞产品、葡萄酒等等,它们展示着宁夏的资源与禀赋。电子屏幕上,银川市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科技创新成果与创新产品滚动出现,向深圳企业发出关注银川、了解银川、投资银川的诚挚邀请。
开放创新,方能制胜。近年来,宁夏实施“科技强区”行动、高水平建设全国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科技创新协同联动多点开花。宁夏上海科创中心(人才大厦)聚力打造“六个中心”——宁夏企业飞地研发中心、科技创新人才聚集中心、招才引智招商引资中心、需求发布成果交易中心、项目孵化产业导入中心、展销博览宣传推广中心,吸引上海乃至长三角科技人才和创新资源,助力服务于宁夏企业高质量发展。
为了促进科创飞地发展,激发其多维度价值,宁夏出台了相关激励办法。
自治区科技厅发布《宁夏回族自治区企业飞地研发中心备案支持暂行办法》提到,备案的独立研发机构可申报自治区人才小高地,获批后给予50万元支持;同时,这些机构还可申请建立自治区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获批后分别给予30万元、10万元支持;此外,也可申请组建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获批后最高给予200万元支持。对于备案的独立研发机构全职聘用的研发人员,若签订5年以上聘用合同,全日制博士将享受每月5000元的补助,重点院校重点学科硕士则每月获3000元补助,补助可持续5年。另外,被宁夏企业飞地研发中心全职聘用的研发人员,还有机会申报自治区科技领军人才、宁夏杰出人才奖、塞上英才等人才奖励。
银川市科技局发布《银川市飞地研发中心和飞地孵化器备案支持办法》,对银川企业在区外设立的飞地研发中心,每年按飞地研发中心当年研发费用总投入的15%,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标准,对依托企业(申报主体)进行奖励。经备案的飞地孵化器,考核合格后给予最高50万元的运营补贴;飞地孵化器运营方在银川建设项目承接载体和创新创业综合体,经认定成为国家级或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分别给予50万元、25万元资金奖励,认定成为国家级或自治区级众创空间的,分别给予25万元、15万元资金奖励。
“打造科创飞地,也是宁夏开展东西部科技合作的新探索。通过这种方式,区外科技合作主体拓展至12个省市、20家高校院所,组织实施东西部科技合作项目累计超过2000项,带动约1000家区外创新主体、1.1万余人才参与宁夏科技创新活动。”徐小涛说,科创飞地帮助宁夏深度链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未来将打造成为宁夏全方位对外开放、汇聚海内外项目资金、带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窗口”“新引擎”。(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倪会智 陈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