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机动车检测机构作为车辆安全性能的守护者,不仅承担着对车辆进行全面、准确检测的重要职责,同时在推动移动源污染减排、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月21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发布今年第一批生态环境执法案例,重点涉及2家机动车检测服务公司出具虚假排放检测报告的行政处罚案件。
根据通报,2024年12月6日,银川市生态环境执法人员通过查询宁夏机动车排污监控平台数据,发现宁夏某机动车检测服务有限公司在2024年1月至9月期间,在对655辆不同车型和品牌车辆出具的《在用车检验(测)报告》中,存在相同的发动机控制单元软件标定识别码。经执法人员进一步核查,该机构在2024年1月安装并使用OBD作弊装置,屏蔽被检测车辆的故障代码,将OBD存在故障的655辆车代码进行替换,使其通过机动车检验,并为被检测车辆出具了检测结果为“合格”的报告。
同年12月17日,固原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对彭阳县某汽车检测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现场检查,通过调阅现场资料及视频监控,发现当年9月至12月期间,该公司所检验的车辆中,有10辆机动车在未按照标准规范要求进行排气检验的情况下,出具了检测结果“合格”的检测报告。其中,在对部分车辆检测尾气时取样探头插入排气筒长度不足,对部分车辆检测过程数据全部为怠速数据,不符合相关测量规范要求。
经了解,2家公司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行为均违反了大气污染防治法相关规定。银川市、固原市生态环境部门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分别对2家公司予以10万元行政处罚、没收违法所得,并责令整改。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移动源排放污染日益凸显,部分检测机构受利益驱动,在检测中存在弄虚作假行为。我们将充分利用大数据和现场核查等监管手段,依法严厉打击机动车排放检测机构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违法行为,让移动源‘黑尾巴’无路可逃。”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