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 宁夏点击
隆基宁光生产线变得更“聪明”
——AI赋能千行百业系列报道之一
2025-05-03 08:11:32   
2025-05-03 08:11:32    来源:宁夏日报

  记者近日走进宁夏隆基宁光仪表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探访AI技术在工业检测、生产流程优化及知识管理中的创新应用——这些技术突破正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检测单元,检测系统通过AI深度学习技术,改变了传统检测模式。

  “我们使用‘AI质检员’进行误差鉴定,将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搭建大数据模型,具备预警功能。以前,如果数据有异常,只有到后面分拣环节才能发现,现在可以通过AI提前做预警分析,发现问题即时通知工作人员进行处理,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隆基宁光信息系统室主任钟大磊介绍。

  在贴片车间的CCD检测工位,记者看到,高清摄像头正在对刚下线的电路板进行全方位扫描。与传统检测方式不同,这里的检测系统不再需要人工调试参数,而是由经验老到的“AI工程师”进行检测,宛如拥有了“火眼金睛”。

  近年来,隆基宁光以AI赋能工业应用,智能CCD检测系统、贴片生产线AI技术改造、智能故障知识库等AI技术,以大模型构建“智能大脑”,效率与质量双提升。

  通过AI技术升级改造,隆基宁光贴片生产线实现了质的飞跃。基于先进的计算机视觉技术,系统采用多尺度特征提取算法,能够精准识别微型元件的贴装缺陷。通过深度学习的智能聚类分析,AOI检测的预判准确率提升至99.2%。

  “‘AI工程师’不但能自动识别不同产品的特征,还能通过持续学习不断提升检测精度。”钟大磊指着显示屏上实时跳动的检测模块告诉记者,过去每款产品需单独建模,耗时耗力,如今通过AI深度学习技术,系统可自主提取多维度特征,实现跨产品自适应检测,并能通过持续学习优化算法,使新产品适配效率提升60%以上。

  在CCD检测领域,实现了从“定制化”到“智能化”的跨越。在贴片生产线,隆基宁光通过先进的图像特征提取和智能聚类算法,使预判准确率显著提升,人工复判量直降30%,并确保问题产品“零漏检”。

  “由AI驱动的贴片机能够智能分析电路板布局、元件分布以及供料器位置,自动规划出最优贴装路径,进一步提升了生产效率。”钟大磊介绍,公司还借助DeepSeek+Dify大模型构建了智能故障知识库,实现了知识管理的智能化突破。该系统可自动分析近年历史故障案例,智能解析解决方案与报告等技术文档,构建多维知识图谱。通过响应时间小于5秒的自然语言交互,实现92%准确率的案例匹配,并能自动生成解决方案。该系统具备持续进化能力,新案例可自动归档学习。

  据介绍,在实际应用中,故障诊断效率提升60%,平均解决时间缩短45%,新人培训周期减少40%,知识复用率达85%。

  在成品展示区,记者看到该公司最新研发的智能电能表和水表。这些产品搭载了隆基宁光自主开发的计量设备,精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我们累计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9项,获得专利201项,这些成果都离不开智能制造体系的支撑。”钟大磊说。(记者 丁建峰)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