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获 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从北京归来后,王保国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换上工服,迅速赶赴灵武市老旧小区天然气管网改造的施工现场。
今年47岁的王保国,从事工程行业32载。初中毕业后,王保国就跟随师傅开启了学徒生涯。在工地上,搬砖、和水泥、抬钢管支架,他样样都干过。然而,王保国深知知识与技能才是改变命运的钥匙,利用业余时间他先后自学了电焊、维修等技术。
转折点发生在2001年,王保国进入宁夏万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在这里,他涉足了公路工程、市政工程、房建工程、天然气安装工程等多个领域,每一次“跨界”都是一场全新的挑战。
在日常工作中,王保国从未停止过学习的脚步,自掏腰包购买了大量电路、机械、施工方面的书籍,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他常常蹲在拌合机旁,仔细观察其传动结构,留在施工现场拆装零件,反复试验。设备一旦出现故障,他总能凭借扎实的知识储备和敏锐的观察力,迅速找准问题并加以解决。
“解决问题靠的是扎进问题里的那股劲儿。”这句话,王保国常挂在嘴边,也成为了他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
2016年,宁夏万通公司承建灵武市朔方路天然气安装工程。施工中,检测储气井、更换井头、加固储气井等工作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当时,国内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检测公司完成同类储气井检测不仅收费高,而且需要7至10天才能完成。时间紧迫,王保国带领团队迅速梳理检修头绪,昼夜奋战。经过三天两夜的连续作业,他们成功完成了任务,打破了国内检测公司的检测纪录。
2024年,公司以产业链模式投入2600万元成立了智能制造厂,王保国被委以重任,担任智能制造厂厂长。为胜任这一职位,他每天在车间工作16个小时,与高级工程师探讨数控知识,研究机械臂操作原理。凭借自己的努力,他绘制了五六十种零件图纸,并成功投入生产使用。
多年来,王保国先后参与建设各类工程52项,其中包括11项政府重点工程。他提出技术改革17项,自学CAD设计制作机械用零件12件。他带领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公司申请了7项技术专利,各类技术创新累计创造经济效益400余万元。(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黄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