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在吴忠市利通区扁担沟镇五里坡村,连片的养殖场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壮观,牛叫声此起彼伏。智能牛舍里温度适宜,自动喂料设备缓缓运转,看着奶牛大口咀嚼着精料,58岁的丁秀琴向身边的员工嘱咐:控制好饲料配比,每一滴奶,要从源头抓好品质。
丁秀琴被员工亲切地称作“牛司令”。她从农家小院一头奶牛起家,用35年将“共富梦”做成产业,如今拥有6个现代化牧场、3万多头奶牛,日产鲜奶500吨,不仅成为当地奶产业的领军人物,而且带动周边2600多农户,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
凭借自己在奶牛产业多年摸爬滚打积累的经验,年轻时的丁秀琴就赚得人生“第一桶金”。当她看到身边还有很多乡亲处在贫困线以下,便萌生实现“共富梦”的念头。2009年,丁秀琴以农户入股的形式建起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第二年奶牛存栏量达到2000多头。她流转土地5万亩,逐步扩成6个牧场,年综合产值达1亿元。产业规模和效益位居宁夏前列,并成为蒙牛公司特仑苏牛奶定点供应牧场。
然而,随着近年来乳业市场风云突变,丁秀琴也面临巨大挑战。“饲料价高,市场上的奶品又多,企业没有销路和收入。根本原因还是市场消费乏力,人们宁愿花3元钱买一瓶水,也不愿掏2元钱买瓶奶,很多奶企都在苦苦支撑。”面对前所未有的困境,丁秀琴没有坐以待毙,她敏锐地将目光投向行情相对较好的肉牛市场。把牛犊养成肉牛出售,“以牛攻牛”,靠肉牛养活奶牛,也让工人们有活干、有工资拿。目前,丁秀琴的牧场有奶牛3万多头、肉牛近1万头。
“大家要共同富起来,一个也不能少。”丁秀琴的牧场解决了近千名周边群众的就业问题,年发放工资2856万元。此外,从2011年起,丁秀琴创新实施奶牛托管喂养模式和犊牛托管模式,解决无劳动能力群众的困难,让41户残疾人农户的168头奶牛“躺着赚钱”,每年每头牛可获分红3000元。
有企业以年薪20万元的待遇,要将丁秀琴的牧场员工马金宝“挖走”,但他不为所动。“当年家里很穷,我是穿着拖鞋进牧场的,在这里20多年学了一身技术,现在不仅能维修牧场所有的设备,还月薪过万,有车有房有存款,日子越过越好。”马金宝坚定地说,“在这儿干,心里踏实,丁总带着我们一起闯,路会越走越宽。”
“产业做大了,责任也就更大。”丁秀琴说,计划继续扩大肉牛养殖规模,带动更多群众实现“共富梦”。(记者 王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