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 宁夏点击
宁夏“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开启民意“直通车”
3年为国家30多部法律征集意见700多条,56条建议被采纳
2025-05-18 08:26:53   
2025-05-18 08:26:53    来源:宁夏日报

  “针对工业园区偷排废气,环保部门监测的时效性能不能提上来?”“建议合理规划养殖区域,确保远离居民区和水源地。”5月16日,在平罗县城关镇唐徕社区居委会会议室里,讨论激烈。居民们热议的,正是前不久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初审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而大家讨论的这些意见,被立法信息采集员记录下来,将经平罗县人大常委会归纳、整理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进行反馈。

  日前,我国第二部“法典”《生态环境法典(草案)》向全国公开征求意见建议,作为宁夏唯一的“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受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委托,平罗县人大常委会积极发挥国家立法“直通车”的作用,动员32个立法信息采集点、89名信息采集员、1100多名人大代表,利用一个月时间,通过多种方式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将了解社情民意的“神经网络”广布在各行各业,实现人民群众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参与立法工作。

  “大家大胆发言,不要怕说错,有什么诉求都可以提出来。”在意见征集座谈会现场,平罗县城关镇人大主席黄飞鼓励群众们踊跃发言。发言的群众各个底气十足,发言有理有据,显然“很有经验”。黄飞表示,为收集到最接地气的“金点子”,每逢接到国家立法项目需要征集基层意见的任务,平罗县人大常委会安排各立法信息采集点采取“板凳会”“炕头会”等形式,深入田间地头、百姓家中,与群众“拉家常”,在法律法规草案的立项、起草、调研、审议等立法全过程、各环节广泛收集群众意见。“群众诉求被认真记录下来,更多急难愁盼被听见、有回响,能够直达立法机关,成为立法参考的素材,这让咱基层老百姓很有成就感,群众感受到,立法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国家大事,而是我们普通老百姓的身边事,所以慢慢地,群众学法守法的自觉意识也明显增强了。”黄飞说。

  自2022年7月平罗县人大常委会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确定为基层立法联系点以来,3年间,共为国家30多部法律的立法修法项目征集建议700条,其中,有56条来自基层的声音被吸纳到立法、修法项目中。

  为了更好地发挥“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作用,有效地扩大辐射面、增强带动力,平罗县人大常委会还充分发挥平罗县紧靠黄河的区位优势,探索建立了“四省八县”黄河灌区、“结对联建”区域协同机制,与陕西、甘肃、内蒙古等省区的部分县区共同承接意见征集工作,让协同成员单位和更多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通过国家立法“直通车”,便捷直通最高国家立法机关。在本次为《生态环境法典(草案)》征求意见的工作中,平罗县人大常委会便积极与陕西、甘肃、内蒙古的部分县区联系,通过网络征求意见建议。

  “基层立法联系点将基层群众立法的声音、法治的需求直接反映到立法机关、体现在法律法规起草中,将‘民言民语’转变成‘法言法语’,使立法工作更接地气、体现民意,为高质量立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可以说,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国家权力机关,一头系着基层群众,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缩影和鲜活载体。”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王红武表示,除了平罗县人大常委会是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外,目前我区已设立24个自治区级、55个设区的市级基层立法联系点,这些基层立法联系点充分发挥“汇百家之言、集人民之智”的作用,为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立法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去年共对自治区制定和修订的20部地方性法规,征集到意见建议3000多条,被采纳200多条。基层立法联系点见证了人大立法工作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铿锵足音,展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蓬勃朝气,在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我区基层立法联系点迈入加速提质的“快车道”。(记者 尚陵彬)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任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