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 宁夏点击
小商标打开大市场
【两化一振兴 塞上谱新篇】河川乡15种农特产品告别“提篮小卖”
2025-07-13 08:02:19   
2025-07-13 08:02:19    来源:宁夏日报

  “种了好多年红梅杏,今年还是头一次贴上商标销售,而且还是我们乡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的商标。”7月7日,固原市原州区河川乡红梅杏正式开园,寨洼村古正峰家百余箱贴着“河川香”商标的红梅杏被订购一空,每斤卖到15元。

  当天,同样抢手的还有河川乡上黄村的香菇。该村种香菇已8年,村民委员会主任黄玉孝说,上黄村产的香菇朵形圆整、肉质厚实、口感鲜滑,村民一年种植香菇的纯收入可达40万元,目前该村正在设计包装,准备把“河川香”的商标也贴上,向高端市场进军。

  古正峰、黄玉孝口中的“河川香”究竟是个啥商标?河川乡党委书记白雪梅为农特产品代言:“河川乡的红梅杏脆甜多汁,土蜂蜜醇厚香甜,早酥梨甘甜清香,香菇更是顶流。”大自然馈赠了如此多的“河川好物”,应该有独属于河川乡的标识和身份,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于是2024年8月,河川乡开始为“河川好物”申请商标。

  “红脸蛋”“小雀斑”“何仙菇”“河川红”……河川乡根据产品特性等起了多个名字,发现均被注册过。

  “河川乡的农特产品味道香,河川乡人的日子更香。”白雪梅灵机一动,何不就叫“河川香”?结果,这一商标名称无人注册,幸运地落在了河川乡。今年6月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向河川乡颁发了“河川香”商标,河川乡产的新鲜水果、杏、梨、蔬菜、鲜食用菌、食用鲜花等15种产品,皆可用该商标。

  有了“河川香”这一招牌,不仅破解了农特产品“散、小、弱”的困局,还能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打响知名度,提高美誉度,激活乡村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今年,河川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能达到17300元,同比增长10%以上,村集体经济经营收益达到400多万元。(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陈永峰 郭小立)

【编辑】:王小梅
【责任编辑】:邹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