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59场活动在宁夏图书馆举行。中国建设科技集团首席专家陈同滨作题为《西夏陵:见证中华文明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的演讲。
陈同滨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特别是世界文化遗产和大型考古遗址的价值研究与保护规划等领域深耕多年。在她主持之下,6项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申报。除此之外,她还主持完成了故宫、长城、莫高窟等国家重大文化遗产保护总体规划。
在她看来,申遗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尽可能地研究、保护、管理和阐释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让文化遗产更好地为支撑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服务。从而更加清晰地标定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文化发展史中的特性和贡献。
此次主题演讲,陈同滨围绕西夏陵的考古发掘成果,详细讲述西夏陵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具有的重要意义。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今年7月11日,西夏陵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标志着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宁夏实现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这一辉煌成就的取得,向国际社会系统展现了中国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的重要成果。聆听者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讲坛”为媒,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的重要论述,携手并肩、精耕细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共同绘制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长卷。
“‘西夏陵’申遗成功是对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肯定,更是传承发展新的起点。我们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将保护世界遗产与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促进文旅深度融合等方面紧密结合起来,从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的角度,深入挖掘和阐释西夏陵的历史文化价值,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银川市委讲师团教员白冰峰说。
据悉,本场活动属于“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文化传承发展系列宣讲,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光明网承办,宁夏图书馆、银川市委宣传部协办。(记者 高菲 实习生 马存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