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 宁夏点击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六盘山、贺兰山、罗山实地检查——
“三山”生态屏障日益稳固
2025-08-04 10:44:45   
2025-08-04 10:44:45    来源:宁夏日报

  “一河三山”是宁夏的重要生态坐标,也是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构成。保护好“一河三山”,是宁夏谋划改革发展的基准线。

  近年来,宁夏结合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推进“三山”生态保护修复。今年6月,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结合检查《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盘山贺兰山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实施情况,采取“三级人大联动、五级代表参与”的方式,对六盘山、贺兰山、罗山进行实地检查。7月29日上午,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听取了执法检查组的报告。

  曾经,因长期无序开采、开垦、放牧等行为,“三山”不同程度遭到破坏。2017年以来,宁夏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全面打响“三山”清理整治攻坚战和保护修复持久战:在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内所有煤矿、非煤矿山、洗煤储煤厂等彻底关停,专项整治169处人类活动点位;在六盘山,自然保护区内违规建筑全部拆除,三关口矿区企业全部清零,生态修复面积约115万平方米;在罗山,自然保护区内38座风电机组及附属设施全部退出……目前,“三山”自然保护区内问题点位已全部整改并实现动态清零。

  人大执法检查组报告显示,宁夏在“三山”保护中付出了不懈努力并取得显著成效——

  “十四五”期间,宁夏累计投入5.5亿元用于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建设、科研监测、野生动植物专项调查等工作。目前,黄河干流517.47平方公里(含黄河岸线及干流沿线10个湿地型自然保护地),贺兰山、六盘山、罗山自然保护区2896.87平方公里用地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以“一河三山”为核心的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

  各职能部门围绕保护区林政执法、资源管护、生态修复等重点工作,制定了多项配套规章制度,形成“1+N”制度保障体系,让执法监督“有规可依”。林草、自然资源、森林公安等部门和属地政府联合执法,开展“清风行动”“网盾行动”、打击毁林毁草、禁止捕捉野生蝎子、护鸟等专项行动,保障保护区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安全。

  从执法检查情况看,贺兰山东麓矿山生态修复、六盘山区域生态治理、罗山涵养水源等项目顺利实施,“三山”生态修复和恢复可见可感,调节区域气候等生态功能日益显现。开展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摸清保护区本底资源,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监测,开展雪豹种群重建和麋鹿、普氏野马迁地扩繁,全区国家一、二级保护动植物数量逐步增长,生物种群稳定健康。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贺兰山高峻雄壮,六盘山山明水秀,罗山层峦叠翠,宁夏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牵引,重塑山之貌,“塞上江南”风貌一新。

  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有重点、有实效的监督推动下,全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目前,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1.3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56.8%,206个“三山”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落地实施,“三山”生态屏障日益稳固,“塞上江南”愈发秀美。

  执法检查组也指出了“三山”保护中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记者关注到,其中所提的“重要问题”及建议,更倾向于探索绿水青山价值转化路径,“显化”宁夏高颜值生态潜在价值。

  报告中写道:针对“三山”自然生态特点,如何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缺乏系统研究和制度设计。有的保护区核心区划定范围过大,因“禁止一切人类活动行为”限制了必要的、科学的开发利用,影响了公众对保护成效的感知和获得。

  对此,执法检查组建议:应注重实现生态保护价值转化,比如,结合构建全域旅游格局,探索以研学游等进行合理开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高品质文化和旅游需求;坚持“生态修复+生态产业”,大力发展菌菇种植等林下经济、中药材种植、林木加工等产业,提高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当地群众收入等。

  记者了解到,这次执法检查也征集到各级人大代表和自治区公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文旅、林草部门,以及五市人大、政府,“三山”所在县(区)人大、政府及六盘山、贺兰山、罗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意见建议45条,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将吸纳这些意见建议,积极推动相关部门筑牢生态保护屏障,用法治力量护航绿水青山。(记者 尚陵彬 祁国昌)

【编辑】:王小梅
【责任编辑】:任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