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设施建了缘何“管不好”?“一床难求”和“床位空置”现象为何同时存在?养老资金如何精准惠及目标人群?8月7日,记者从自治区审计厅获悉,今年以来,该厅对全区养老服务政策落实及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揭示了我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并推动整改与长效机制的建立。
审计人员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走访等多种方式,深入审视养老服务体系的运行状况。审计核查发现,部分养老服务设施存在重建轻管、服务功能发挥不充分问题,如受设备老旧、运营成本高等因素制约,11个县(区)的168家“老饭桌”及日间照料中心(占比近半数)无法正常运营,个别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甚至被占用。审计人员还重点关注了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布局的合理性、覆盖老年人口密集区域的情况以及床位利用率、收费标准合规性和特困老人收住比例,推动“一床难求”与“床位空置”并存结构性矛盾化解。此外,审计还关注了“医养结合”堵点,检查了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协作机制的顺畅性以及护理型床位占比是否达标。
在资金管理使用方面,审计紧盯分配、拨付、效益三个关键环节,重点核查资金分配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综合考虑了各地老龄化程度、实际需求及财政承受能力;检查资金拨付是否及时足额到位,严防截留、滞留、挤占挪用等行为发生,并追踪资金使用的“最后一公里”;审查社区养老设施运营补贴、高龄津贴、适老化改造等资金是否精准惠及目标群体,确保养老资金从“账面”落到老年人“身边”。
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自治区审计厅提出系统性建议:建议加强养老护理人员专业化培训,完善职业资格认证与激励保障机制,推动落实养老服务人才补贴制度,加大从业人员护理培训力度。督促相关部门建立问题整改清单,实行“台账管理+销号督办”,确保审计整改见行见效。推动强化民政、卫健、财政等部门的协同联动,形成监管合力。推动完善养老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强化“花钱必问效”监管机制。
自治区审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专项审计旨在揭示问题、推动整改、完善制度。通过审计监督,不仅促进了养老资金使用效益的提升,还推动构建了我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长效机制,助力养老服务从‘保基本’向‘优质量’转型升级。”(记者 张涛 实习生 王雨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