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全面投产送电,引来多方关注。人们不仅感叹这条“电力天路”所呈现的工业之美、链接的灯火诗意,更好奇送端“塞上江南·神奇宁夏”独特的风光能量。
从传统“能源出塞”,到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以“宁电入湘”工程为代表的升级版“绿电出塞”,历史性跨越背后是国家战略牵引下的宏大叙事,“主角”之一的宁夏躬身入局,用十年奋斗赋予了能源资源新的生命和价值,也为自己博取了一次向新向绿蜕变的机会。
贺兰山下,黄河岸边,戈壁沙漠,风机叶片连片成林,光伏板块列阵如海,追风逐日、不舍昼夜,侧耳倾听,似金戈铁马在呼啸。
(一)
能源,是工业的生命线;能源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宁夏,地处我国能源“金三角”,虽然国土面积仅6.64万平方公里,但这块土地“天上地下”处处是宝,蕴藏的能源资源分量令人艳羡:地下,已探明煤炭、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储量丰富;天上,沙漠的光、西北的风,取之不竭、收之即来。
长期以来,宁夏因能源而兴,也为能源所困,工业发展的DNA里,“倚重倚能”代谢缓慢,加之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动能转换迫在眉睫。
推动高质量发展,能源资源是破题破局的关键。为什么这样说?
国家层面——
2021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首次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指出,要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正是风劲扬帆时。
宁夏实际——
身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西部大开发双重战略叠加区,担负建设先行区、创建示范区使命任务,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加快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美丽新宁夏宏伟蓝图,带领全区各族群众团结奋斗、实现共同富裕,都需要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要害,激发迸发强大的内生动力。
现实机遇——
宁夏具备深度开发的客观条件,比如煤炭的清洁化利用,起步至今二十多年,从煤制烯烃、煤制甲醇到煤制油,再到煤化工、石油化工、新型材料产业的融通耦合、延链补链、集势成群,积累了成熟技术、丰富经验、厚实基础和创新人才。
这一波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流量”,接住了便是转型升级的有力一跳。
机遇,稍纵即逝!
怎样让这块土地上有限的资源价值最大化,是一道复杂的时代命题。关键时期的谋划与落子,考验智慧和担当,也检验能力与水平。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发展中的问题、解决转型中的难题,2024年以来,宁夏站位国家大局、立足发展大势,科学审视有什么、能干什么、怎么干,全域开展“找矿”“找地”“找水”行动,全面摸清能源资源家底。这一找,不仅找出了支撑宁夏“十五五”乃至更长时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更找到了发展的潜力、底气和预期,干部群众信心、干劲为之一振——数以百万计的土地、数以千万计的煤和气……原来,宁夏还有这么多“压箱底”的宝贝!
国家战略开路、资源禀赋打底、先进技术加持,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谋划提出系统创新、系统升级的“方程式解法”——以新能源开发为牵引,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带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产业转型优化升级、市场主体培育壮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构建,全力打造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
一子落定满盘活。实践证明,抓住“新能源开发利用”这一关键,就打通了宁夏新型工业化的“任督二脉”,接通了统筹推进“两化一振兴”的实现路径。结合产业园区和企业实际,宁夏全域布局启动绿电园区建设,建立完善合理的绿色电价形成机制,工业企业降本增效受惠面不断扩大,“绿色动力”成为拉动投资、驱动增长、吸引市场主体的“强磁石”。以今年上半年为例,宁夏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位居全国第四,其中新能源投资318亿元,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98.4%、拉动投资增长20.5个百分点,新能源发电量历史性突破5000万千瓦。
(二)
思路转弯、柳暗花明,科学定位定向、精耕细作实操,小体量也能爆发大能量、实现大增量!
开局走稳,大操作一波接一波。
提升风电设备制造配套能力,延伸新型储能产业链条,培育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全面重塑工业产业筋骨;通过“风光储”一体化绿电直供模式,放大枢纽优势,打造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东数西算”战略支点,大力发展绿色数据中心、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中卫智算集群晋级全国前列,数字信息产业“增长极”端倪初现。
出台《关于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实施意见》,提出22条政策举措。这些措施贯穿能源生产、产业、消费、系统、机制五大环节,形成了全面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宁夏方案”;探索“园网共建”政企协同机制,为部分绿电园区提供“双经理制”服务,加速产业绿色转型。
作为全国首个绿电园区建设省域推进的省份,宁夏实践为国家能源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绿电园区模式向全国推广。
从“宁电入湘”工程投产送电,到以新能源开发利用破局、打造驱动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美丽新宁夏建设打开了令人欣喜且充满期待的新局面。
从横跨东西的电力高速到东数西算、西气东输“三子联手”,空中动脉、地上管线、数据星河交错构成了“绿能出塞”升级版,“塞上江南·神奇宁夏”有了崭新的注解和吸引力。
从“超级工程”的星夜兼程、极致精致到绿电园区建设全区一盘棋、一条心、一股劲推动落实,新能源开发带动转型的除了产业、企业、生态构成的全域新景,还有干部思想观念、行动作风、担当作为的集体“升级”,成为对“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的热烈回应。
而这,只是中国式现代化宁夏实践的激情开局!
按照自治区发展规划目标,到2025年,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力争达到5500万千瓦;到2035年,达到1亿千瓦以上。届时,每年可产生约2000亿度绿电,相当于每年减少煤炭消耗约6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过1.6亿吨,宁夏将真正换装一颗“绿色心脏”,为西部乃至全国输送源源不断的“宁夏动力”。
只要敢想敢干、创新实干、说干就干,那么6.64万平方公里的客观约束将不断弱化,宁夏冲破小体量“封印”则是迟早的事。
此时此刻,再次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宁夏是祖国西部的一块宝地”的赞叹,更觉意蕴深长、激荡人心!
此时此刻,尽情想象,国家战略下的西部机遇、宁夏未来,一切皆有可能!(记者 马晓芳 周一青 杨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