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 宁夏点击
宁夏“城长记”系列报道之一
在理想的公园里看见城市理想
——“公园+文旅”的宁夏解法
2025-09-27 08:26:50   
2025-09-27 08:26:50    来源:宁夏日报

  山有脉,水有源,文有典,城有魂。

  在银川的烟火巷弄里,石嘴山的工业印记中,吴忠的黄河岸边,固原的梯田间,中卫的星空下——我们看见,“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让人人都有在城市里人生出彩的机会,都能有序参与城市治理、都能享有品质生活、都能切实感受城市温度、都能拥有归属感。这不仅是钢筋水泥城市的简单蜕变,更是千万个“我们”与城市的共同成长。

  即日起,我们走进全区各地,聚焦社区建设与旧区改造、历史文化保护、生态环境和公共空间建设、公共服务、城市韧性和智慧城市建设等,触摸那些让城市心跳加速的温暖细节,捕捉宁夏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最具生命力的创新基因与人文温度。

  周末的银川市海宝公园,市民张亮一家人的脚步轻快,孩子奔向色彩跳跃的卡丁船,妻子盘算着HANK营地的烧烤午餐。当夕阳西下,公园草坪上乐队演出开场,音符在晚风中飘荡——一个普通家庭的周末时光,成为宁夏公园从静谧绿地蜕变为活力空间的生动缩影。

  曾几何时,公园是城市中静谧的绿洲,功能相对单一。而今,在宁夏,城市公园正在摆脱“散步遛弯”的单一功能,在生态底色上“长”出文化的韵味、体育的激情与商业的脉动,将“好风景”真正绘成了拉动经济的“好图景”。

  “公园+”背后的消费经济

  “这样的参赛体验很难忘,近2万名跑者一起在赛道上,每一步都与美景邂逅。”9月26日,回忆起月初参加的2025宁夏石嘴山环星海湖半程马拉松赛,陕西选手华伟仍难掩兴奋之情。赛道串联起青山公园、森林公园与星海湖国家湿地公园三大城市生态地标,丰富跑者沿途感受。

  星海湖国家湿地公园,每年超过40场的桨板、龙舟、马拉松、摩托艇、铁人三项及冰雪运动等活动在这里举办,赛事密度与多样性在宁夏湿地公园中位居前列。

  今年,石嘴山市“湖山之旅”户外运动线路成功入选全国11条春节户外运动精品线路,成为宁夏唯一获此殊荣的线路。这条152公里的线路,以自驾、骑行等串联起沙湖景区、华夏奇石山景区、大武口工业遗址公园、石炭井工业文旅影视小镇等十余处景点,湖光山色与工业印记交织,满足人们的运动与休闲需求。

  以赛事拉动消费,石嘴山市构建了文体旅商四部门联动机制:赛场内,精彩角逐聚拢人气;赛场外,同步铺开商品展销与美食嘉年华;线上精准投放消费券。中国桨板精英赛期间,“百姓大舞台”与“舌尖风味”美食品鉴同步上演。演员陈国坤在参加香港精装明星足球队慈善赛后称赞“石嘴山观众专业又热情”;导演王晶打卡石炭井工业文旅影视小镇后,直言“这里是优质的影视取景地”;陈浩民夫妇品尝大武口凉皮、手抓羊肉后,连连称赞风味独特。明星纷纷为石嘴山市点赞,社交媒体的传播更让城市魅力远扬。

  仅今年上半年,石嘴山市各项文化旅游活动和体育赛事直接带动各类新增消费2000余万元,构建起“活动引流—消费转化—产业联动”的良性发展闭环。“公园+文旅”,玩出不一样的感觉

  “公园+节庆”“公园+体育”“公园+文旅”……在银川,传统公园的边界正在被打破。

  “我们从贺兰县开车过来,孩子在草坪上玩耍,我能在健身区锻炼,周边还有特色民宿和餐馆,太适合全家出游了。”在贺兰山运动公园,市民张君义一语道出“公园+”带来的消费变化和人们对“松弛感、自然感”的向往。贺兰山运动公园从废弃矿坑蜕变为1200亩“城市绿肺”,不仅成为市民休闲的“后花园”,更激活了周边的民宿与餐饮,形成“生态修复—游客聚集—消费升级”的良性循环。

  “公园经济”颇具潜力。览山公园的成绩单尤为亮眼,以“焕新览山·多彩文旅季”为主线,将“落日经济”与商业消费深度绑定。漫天霞光中,数万人参与“览山大合唱”。截至目前,览山公园累计吸引游客超160万人次,单日峰值达8万人次。“五一”期间,房屋展销与红酒展示活动,直接带动成交额6.4亿元。海宝公园龙舟赛、中山公园亲子运动会、阅海夜色民谣季……多元活动轮番登场,森林公园的户外研学活动带动商户当日收入同比增长28%。在黄沙古渡国家湿地公园,全国旅游城市定向赛(兴庆站)暨兴庆区第四届黄河金岸沙漠越野跑,吸引来自15个省(区)的2000余名运动员参加,兴庆区同步推出“体育+消费”优惠,凡持参赛证人员可免黄沙古渡、鸣翠湖等景区门票,在吾悦广场、兴庆万达等商圈享餐饮购物折扣。仅前8个月,银川市属公园活动已带动消费超2.3亿元。

  夕阳下,吴忠滨河体育运动公园的草坪上,孩子们追逐嬉戏。跑者穿梭林荫道,市民吴娟举起手机,等待捕捉黄河落日的最佳瞬间。美食区人头攒动,“周末经常一位难求,人流量比之前增加了至少三成。”餐饮摊主马师傅感叹。

  吴忠市持续拓展绿地空间,开放兴隆公园、葡萄文化园等4处共享绿地,设置城市服务驿站。以“公园+文旅”为引擎,将体育竞技、音乐狂欢、非遗集市、农特产展销纷纷“搬”进公园。沙滩排球赛、水上运动嘉年华、黄河金岸马拉松接连上演,吸引全国目光。“来跑步,再吃顿吴忠早茶,成了我每年的固定行程。”银川跑者王成参加了9月21日举办的2025宁夏黄河金岸(吴忠)马拉松后开心地说。

  场景消费,公园经济的转化密码

  “公园+文旅”的核心,在于将活动带来的瞬时“流量”转化为拉动消费的持久“增量”与城市品牌影响力的长期“留量”,其密码在于深谙“场景即消费”的法则。

  泾源县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这座森林覆盖率超80%、夏季均温仅18℃的“绿色明珠”,成为避暑与亲子游的热门目的地。今夏,银川游客李一凡带着家人在小南川景区清澈的溪水边嬉戏。“趁假期,给孩子补上这堂‘自然课’!”他一边说一边帮孩子挽起裤脚,踩着光滑的石头跨过潺潺流水。这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正是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推动“公园+文旅”发展的生动缩影。

  泾源县依托生态优势,“五一”期间推出“山花烂漫时 泾源等你来”农文旅促消费活动,“六盘泾味”美食大赛、森林健康跑等主题项目,广受好评。7月启动的“避暑季”推出3条主题线路,涵盖自然探索、生态避暑与红色研学,并面向青少年推出门票优惠,吸引游客从“路过”转为“停留”。

  今年6月,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入选中国气象局“全国暑期避暑旅游路线”。上海游客徐胜武已经决定明年暑假再来:“这里气候舒适、风景绝美,老百姓也淳朴热情!”

  枕沙海,望星河。中卫市沙坡头用“公园+”解锁沙漠旅游浪漫。这片沙漠诞生了我国第一个以天然沙生植被和人工治沙成果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诞生了独特的天然沙漠公园。如今,沙坡头旅游景区依托得天独厚的星空资源,将“在沙漠里躺看银河”打造成旅游“金字招牌”。“十多年前我们来过景区,现在变化太大了,景色越来越美,设施越来越完善,服务也特别暖心。”北京游客杨丽轩和老伴近日再次探访中卫,印象深刻。

  今年星空旅游高质量发展交流活动发布宁夏观星指南,沙坡头荣膺“非常适宜”观星地。“白天体验沙漠越野,晚上住在太空舱客房,孩子说像在火星!”浙江游客王先生一家难忘此行。深圳观星爱好者罗铸峰专程带着设备前来:“去年目睹星河壮观,今年也不能错过。”

  未来图景,公园成为城市会客厅

  展望未来,深化“公园+”模式仍是关键。

  银川市公园管理中心负责人指出:“传统公园注重休闲功能,现在我们注入文旅元素,让游客从‘逛一逛’变成‘住下来’‘消费起来’。”推广海宝公园HANK营地、中山公园文昌阁夜游等成功经验,将文化生态更深融入公园肌理,让每一座公园都成为独特的“城市会客厅”。

  在吴忠,“利通有礼·文明有你”活动走进吴忠滨河体育运动公园,市民李鸣带着孩子体验非遗剪纸后又购买了枸杞礼盒:“以前逛公园就是散步,现在能看比赛、玩项目、买特产,一整天都不够玩!”

  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深度融合红色文化、非遗体验与生态教育。游客不仅可以漫步小南川、凉殿峡,感受峡谷溪流,还能在六盘山红军长征旅游区接受红色洗礼。“我们不再只满足于让游客‘看一看’‘走一走’,而是希望通过多元场景的营造,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升体验深度,把六盘山打造成一个集避暑、观光、研学、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目的地。”宁夏六盘山旅游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黄昏时分,山风渐凉,李一凡一家意犹未尽。“孩子刚才在研学角听了讲解,才知道六盘山是泾河、清水河、葫芦河三河的源头,这下回家写作文不愁没素材了。”他笑着说,“这样的公园玩法,既轻松又有收获。”

  从单一的生态观光到多元的文旅体验,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正以“公园+”模式推动区域旅游从“过路型”向“过夜型”转变,不仅丰富了游客体验,更有效拉动了沿线餐饮、住宿和农特产销售,成为固原市文旅融合发展中一张闪亮的绿色名片。

  行走宁夏,各地的实践和探索清晰勾勒出未来理想公园的轮廓:它根植于生态,却不止于生态;承载着休闲健身的初心,也生长出无限可能——公园,正成为串联城市文脉、激活消费潜能、提升生活品质的新枢纽。

  当公园真正成为集生态涵养、运动活力、文化传承、商业消费于一体的“城市活力空间”时,当“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生态福利与“可参与、可体验、可消费”的多元场景无缝融合时,城市便拥有了更诗意的灵魂——既保留自然本底的生命力,又赋予人文活力的可持续生长空间。(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强永利 焦小飞 龚依然 李 良 师 越 见习记者 杨月儿 王雷)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李金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