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8时,位于银川市兴庆区的一家面积不大的牛肉面馆内已是热气蒸腾。食客排起长队,拉面师傅手中的面团翻飞成丝,跑堂伙计托着热腾腾的面碗在桌椅间穿梭。“面好了”的吆喝声与扫码提示音交织,烟火气升腾。“这几天店里营业额比平时增加了五成多。”店长老马一边核对订单一边告诉记者,忙碌中透着喜悦。
这样的消费场景,在西夏区怀远夜市表现得更加生动。人流如潮的小吃摊位间,酥小蒙牛肉饼店的透明橱窗后,10余名店员正分工协作、高效配合,揉面、包馅、煎制、装袋,忙碌的身影不曾停歇。“‘双节’来临,怀远市场又到了客流高峰期,我和同事们马不停蹄地做饼,恨不得手脚并用。”店员小张趁着翻面的间隙对记者说,额头上沁着细密的汗珠。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面香与油香,窗外等候品尝这道地方特色小吃的游客已排起长队。
升腾的烟火气并未止步于餐饮街区,它在金凤区的笑果集水果店内同样澎湃涌动。色泽鲜亮的葡萄、饱满的软籽石榴、包装精美的红心猕猴桃果篮堆满了货架。店主刘女士正踮着脚为顾客挑选货品,“这几天走亲访友的多,礼盒装水果卖得特别好,我们凌晨就得去水果市场进货。”说话间,她的手机订单提示音不时响起,“线上订单也占了大头,得抓紧打包,骑手一会儿就来了。”
店内生意红火,店外配送繁忙。话音刚落,身着蓝色工装的外卖骑手陈保成快步进店,扫码、取货、转身出门,动作一气呵成。订单的激增,让连接商家与消费者的“摆渡人”奔波不息。“从早上9点到现在,不到2个小时,这已经是第二十一单了。”陈保成告诉记者。他抹了把额头的汗,跨上电瓶车说:“商圈、餐饮街、居民区,单子多到跑不过来,估计今天跑单量又能创新高。”
穿梭于城市街巷的不止外卖骑手。临近中午,网约车司机王师傅刚结束一单前往镇北堡西部影城的行程。“这两天机场、火车站、景区订单特别集中,每天流水上千元。”王师傅说。
涌动的人流,催热了住宿需求。位于怀远夜市附近的一家精品公寓酒店,前台电话响个不停。“一个月前就陆续有‘十一’的订单了,目前假期前5天的房间全部订满。”酒店老板刘先生介绍,入住旅客以来自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周边省区的家庭游客和年轻群体为主,“他们大多计划游览沙湖、沙坡头,并在银川市区深度体验,入住时间大都在两天以上”。
一幅幅生动的消费图景,汇聚成假日里银川最真实的烟火气息。其背后,正是宁夏消费市场潜能的持续释放。本地特色餐饮备受青睐、周边短途游持续火热、线上线下融合加速……升腾的烟火气正持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活力。(记者 马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