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 宁夏点击
宁夏,“半边天”的智慧与力量
2025-10-15 07:35:38   
2025-10-15 07:35:38    来源:宁夏日报

  秋意渐浓,银川市兴庆区银古路街道康园社区妇联工作人员早早将帮扶物资整理妥当。加绒卫衣、运动长裤、防风外套……当这些衣物送到困境儿童手中时,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试穿新衣。这份温暖,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从未缺席。

  “姐妹们瞧!这五彩丝线编织出的,不只是精美的花纹,更是咱们各民族亲如一家的深厚情谊!”在青峡绣女手工编织工坊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秋梅的话语掷地有声。

  “我要带着南源村的乡亲们,为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在吴忠市红寺堡区新庄集乡南源村,41岁的党员梁巧红备受村民称赞。自2007年当选妇联主席后,她累计为219户妇女申请创业担保贷款726万元;成立劳务合作社,带领妇女务工增收;还引领80户家庭发展设施农业,让村民创收近千万元。

  ……

  “新征程上,每一位妇女都是时代的书写人、追梦的奋斗者。”

  近年来,宁夏妇女发展取得显著进步,女性受教育水平持续提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多措赋能,绽放“她力量”

  9月29日,第二届宁夏巾帼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在银川收官。在这场以“塞上绽芳华·科创她力量”为主题的赛事中,22个来自生物医药、生态农业、数智服务等领域的项目脱颖而出。赛事采用“技术创新+产业落地”双轮驱动模式,助力女性科创力量深度融入宁夏产业布局。

  银川市西夏区华西社区的全职宝妈高艳丽,曾因家庭经济压力陷入迷茫。社区“编梦芳华社”的招募信息让她心动不已,却又因自我怀疑而犹豫。在工作人员的鼓励下,她成功钩出让客户满意的向日葵图样。如今,她月入5000多元,还成为了老师。“编梦芳华社”由西夏区妇联调研后引入,采取“执委领办、能人牵头”模式,已带动110多名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资金短缺是许多创业女性面临的难题。中卫市海原县郑旗乡吴湾村村民田小兰想开小吃店却缺少启动资金,农村妇女创业担保贷款帮她圆了创业梦;七营镇北咀村村民孙海兰经营农资店时资金吃紧,村妇联干部主动帮忙,不到一周她就顺利拿到了4万元贷款。

  ……

  宁夏大力扶持妇女手工产业发展,培育出“匠人乔”“马兰刺绣”等品牌,2.2万名妇女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通过举办2282期各类技能培训,10.39万人次农村妇女提升了就业技能。此外,持续举办巾帼科技创新创业、巾帼家政服务职业技能等大赛。实施“马兰花”妇女创业支持行动,以“个人贷”“组合贷”“整村贷”等多种方式,发放农村妇女创业担保贷款67.69亿元,扶持5.08万名农村妇女创业;发放“巾帼创业贷”16.49亿元,扶持1.3万名城乡创业妇女。同时,扶持培育42个“巾帼创业就业示范点”“巾帼直播间”,组织妇女参与展览展销及直播带货近2.2万场次,实现销售额3.5亿元。

  多维发力,提升妇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您好,这里是12338妇联维权服务中心,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在银川市金凤区12338维权服务中心,值班律师24小时接听求助电话。这条热线,业务范围涵盖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纠纷调解以及法律援助等。

  宁夏格外关注“两癌”患者及特殊、困难妇女群体,积极开展专项关爱服务,为2370名妇女送去温暖关怀。从医疗救助到生活帮扶,从心理慰藉到就业指导,助力她们勇敢面对疾病与生活困境。

  《妈妈的家常菜》原创栏目与“妈妈油香”美食大赛,吸引4万多名各族妇女参与其中。妇女们从家庭小灶台走向社会大舞台,让“妈妈的家常菜”成功出圈,形成了“美食穿针、文化引线、撬动消费”的创新模式。

  在倡导文明新风尚方面,宁夏建立“义务红娘”志愿者服务队,深入群众家中宣传“零彩礼”“低彩礼”政策,让婚姻回归爱情本质,减轻新人家庭负担,妇女在婚姻中也能感受到更多平等与尊重,幸福感持续增强。

  在新时代浪潮中绽放光芒

  迈步新时代,无数个“她”在新征程上奋力奔跑,在机遇来临时顺势而上,绘就了美不胜收的时代风景。

  在文化传承的舞台上,她们是创新的弄潮儿,让古老非遗重焕生机。

  “80后”乔雪曾是北京CBD的国际贸易白领,却毅然回到宁夏,投身非遗传承事业。直播间里,她为孩子皮雕的“哪吒”爆火,私信如潮水般涌来,为她打开了新思路。在她的带动下,一群曾被困于田埂、灶台的农村妇女,缝制出远销13国的“东方奢侈品”。

  在经济发展的前沿,她们是开拓的先锋军,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永宁县闽宁镇禾美电商帮扶车间里,农村妇女化身销售达人,兼任村情讲解员、政策宣传员、乡游代言人。“水花”讲解团不仅助力“宁夏优品”走出乡村,还将“八闽好物”引进来,销售额突破千万元。

  在守护生命的阵地,她们是无私的奉献者,用专业与爱心守护生命之光。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晓军,深耕重症医学领域近30年。1994年4月,她与同事共同创建了宁夏首个重症医学科。如今,57岁的她已在这家医院坚守34年,救治无数患者。

  在追求梦想的路上,她们是梦想的践行者,用文字和行动传递力量。

  从泾源县黑眼湾小山村走出的作家马慧娟,不仅书写个人励志故事,还成立“泥土书香读书社”,带动姐妹学习交流;当选宁夏妇联兼职副主席后,走村入户宣讲政策法律,引导女性发挥积极作用。

  “她”们是宁夏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在未来的征程中,也必将为建设美丽新宁夏贡献更多巾帼智慧和力量。(记者 杨淑琼)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