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川市、石嘴山市、青铜峡市获得第三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命名,创成率居西部省区第一位
● 对涉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116件规章和251件规范性文件开展专项清理,依法破除制度壁垒和政策堵点
● 全覆盖推行“亮码入企”检查,年度涉企行政检查计划压缩37.8%、检查频次下降40%
近日,第三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名单揭晓,银川市、石嘴山市、青铜峡市入选,创成率达100%,位居西部省区第一位。作为检验各地法治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尺,此次在国家级示范创建活动上实现新突破,是我区持续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提升工程走深走实、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的一个鲜明例证。
良法善治,立法先行。近年来,我区坚持把“人民”二字落实到法治体系建设全过程,加快实施法治政府建设提升工程,持续推动“八大提升行动”,深化府院、府检联动机制,规范行政决策程序、行政执法行为,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公平可及的公共服务。
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权益,如何最有保障?以立法的形式进行回应。11月1日起,我区新修订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供热条例》《宁夏回族自治区慈善事业促进条例》等开始施行。据了解,我区已审查办理政府立法项目47件,完成率达121%;对涉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116件规章和251件规范性文件开展专项清理,依法破除制度壁垒和政策堵点。同时,连续6年编制自治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区市县三级政府公布重大行政决策事项132项,持续推进各级政府依法决策、依法办事。
立法的成效,在石嘴山市的蝶变中得到极致展现。这座因煤而兴的城市,面对产业转型困境,将立法焦点对准独特的工业遗产资源,出台《石嘴山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将18处工业遗产纳入重点保护名录,创新推动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转型、文旅融合深度绑定。如今,大武口工业遗址公园、石炭井工业文旅影视小镇等成为热门地标,吸引了数十部影视作品取景,昔日沉寂的厂房矿井转化为城市发展新动能。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聚焦规范化抓执法,我区制定落实法治化保障“六个攻坚战”30条措施,扎实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全面推行综合查一次、综合监管一件事等监管执法创新,全覆盖推行“亮码入企”检查,年度涉企行政检查计划压缩37.8%、检查频次下降40%,执法问题发现率提高35%,企业测评满意度达100%。在全国率先建立涉企行政执法诉求沟通机制,创新建立“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协调解决各类执法问题150多项,有效提升企业法治获得感。行政复议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抓手。我区持续畅通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成立自治区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建立行政复议“两员”制度,出台行政复议、行政审判与信访工作衔接联动等制度规范,着力解决信访事项简单导入、程序衔接不畅、信访程序空转等问题。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区信访事项导入行政复议等法定程序处理率持续提升。
法治政府建设越深入,人民群众越满意。银川市将法治建设融入政府工作各环节,规范涉企执法监督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等10个单项获评自治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中卫市于9月1日正式启动运行中宁县行政复议大厅,设置接待大厅、调解室、听证室等功能区域,实现行政复议“一个窗口对外”“争议一次办结”,全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以前不同部门轮番检查,一个月可能要接待三四次,现在司法部门提前协调,多次检查合并一次,省心多了!”青铜峡市一家燃气企业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众多市场主体的心声……我区通过一项项举措,努力将法治保障的力度转化为服务群众的温度。(记者 陈 瑶 马 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