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活动看似隐秘,其实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实际上只要细心留意,一些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还是有迹可循的。2024年6月12日,关于“外国乘客在飞机上对义乌军民合用机场偷拍,可能是间谍”的消息引发关注和热议。
偷拍?果断举报!
据媒体报道,2024年6月12日,一班即将由义乌飞往北京的航班上,一名外国乘客不仅未听从空乘“放下遮光板”的要求,还偷偷摸摸地掏出手机,把手机卡在遮光板内,对准窗外的军民合用机场进行拍摄。此举立刻引起了后排乘客的警觉,果断进行举报。
很多人都知道,在飞机起降前,空乘一般都会要求乘客打开遮光板。这么做是因为飞机起降时,是发生飞行事故机率最高的时候,打开窗户遮光板是方便机组人员可以第一时间察觉飞机的紧急状况。
那么,此次事件中,空乘为何会反其道而行,要求乘客放下遮光板呢?因为这班飞机是从义乌军民合用机场起飞,放下遮光板是处于保密考虑,防止别有用心的人偷窥我军事机密。在飞机起飞前,空乘就已经挨个提醒乘客,义乌机场是军民合用机场,严禁拍照录像,并要求乘客将遮光板全部拉到底,等于是给所有人进行了保密教育,可偏偏就有这么一个外国乘客不听劝阻。
针对此事,有网民表示“从现场的视频中可以明显看出,这名外国人鬼鬼祟,一定不是什么善茬,得好好查查”;也有网民表示“这是泼天的富贵,行走的50万被抓住了”;也有网民透露,自己曾经也举报过这种情况,还得到了一些奖励。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该外国乘客是否是有意而为之,其手机拍摄的内容若涉及我国家军事秘密,就属于涉嫌“非法获取国家秘密”。
这类机场,不能拍,也拍不得!
很多人都知道,对于军事设施和军用装备,任何人都不能随意拍照和录像,为的就是防止泄密,确保我们的国家安全。像义乌这样的军民合用机场,同样属于军事设施,属于应该保密的范畴。
要知道,由于军民合用机场往往部署有现役军机,而且很多就停在跑道边上,因此,在跑道上观察,完全可以看清这些装备的型号及配置。况且现在的数码摄影摄像设备,像素越来越高,在这么近的距离,完全可以拍摄到一些装备的细节,这和卫星观测所能分析出的情报,也是有本质不同的。
实际上,在军民合用机场内进行非法拍摄,所能获取的情报,远不止以上这些。飞机在军民合用机场起降时,还能够从空中俯瞰到机场及周边军营全貌,地表的营房、指挥塔、训练场、道路等,不仅能够看的一清二楚,一些经过伪装的机库、油库、弹药库等,在卫星图像上无法分辨出来的设施,在飞机起降的视角中,就会暴露无遗。
以上这些信息,对于专业情报人员来讲,都具有极高价值,不仅可以直观的看到军事设施、军事装备分布情况,通过分析,还能够从军事基地及配套设施等信息中分析出该地的驻军规模、战斗力,甚至可以判断出所承担的作战任务等机密信息。
国家安全,人人有责!
所谓军民合用机场,是既可军用又可民用,平时以民用运输为主,兼具空军日常训练飞行以及保障活动,战时则可以供军事使用的机场。在我国,空军部分机场实行军民合用始于1985年,到了2019年,我国空军有序开放并实行军民合用的机场达60多个。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军民合用机场存在这么多泄密风险隐患,那么为何还要与民航合用呢?要知道,机场建设耗资巨大、选址条件苛刻,人民空军开放机场进行军民合用,不仅极大节约了国家建设成本,同时也能够极大便利当地人民群众出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是利国利民的事情。
保守国家秘密,有效维护国家安全,不仅是党政机关和涉密单位的责任,也与每个公民密切相关。在旅途中,遇到军事设施、军队调动等,不随意拍摄,发现可疑行为,及时进行举报,就是我们每个普通人能做到的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事情。
国家安全并不是很遥远的事情,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近年来,随着国家安全宣传不断深入,人民群众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普遍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维护国家安全的实际行动中,国家安全机关根据群众举报,破获一系列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消除了许多现实和潜在的危害,持续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