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 专栏 -> 2022 -> 平安银川
银川公安以共治警务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2024-08-19 12:34:59   
2024-08-19 12:34:59    来源:宁夏新闻网

  “银川公安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谋划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以共治警务为抓手,持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在守正创新中打造银川特色石榴籽‘塞上枫桥’新警务,不断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升基层战斗力,全面夯实公安事业长远发展根基,以公安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银川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郑振杰介绍道。

mmexport1693985512728.jpg

  近年来,银川市公安局聚力实现民族政策宣讲好、合法权益保障好、矛盾纠纷化解好、困难问题解决好、便民举措落实好、平安环境打造好的“六好”目标,创新实践推进“石榴籽”警务室建设,实现了治安态势和服务效能双质变,在全市实有人口增长的情况下,警情案情大幅下降,传统侵财案件、民转刑案件、电诈案件等均呈下降态势,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银川和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营造良好的政治社会环境。

  矛盾共解  绘就“平安底色”

  5月28日,银川市兴泾镇发生一起邻里之间地界纠纷,双方各执一词发生争执,事态愈演愈烈,矛盾进一步升级。见此情况,派出所所长第一时间启动“警法司联调”工作机制,联合政府综治中心、司法所、执法大队、村委会等前往了解实际情况,开展矛盾化解工作。

  派出所与各机制联系部门分别做好双方情绪安抚工作,民警在田间地头现场办公,以法理教育,情理感化,事理说服相结合,劝解双方当事人换位思考,从多角度劝说双方,及时与各部门沟通,明确两家土地界线,通过3个多小时的协调和努力,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彻底解决了两家矛盾,双方握手言和。

  银川公安着眼深化民族团结内涵、丰富守望相助形式,创新服务管理方法,主动加强与统战、民委、民政和司法等相关部门联系,建立健全信息共享、联动协作等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互通情况、会商研判、联查联办,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形成了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服务管理联抓、基层平安联创的良好局面。紧盯群众矛盾纠纷,尤其是家庭、邻里、婚恋、情感纠纷等苗头隐患,探索“警+N”警务模式,吸纳司法、街道、律师力量,建立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站18个,将矛盾纠纷、治安隐患化解在萌芽阶段。矛盾纠纷警情同比下降,因矛盾纠纷引发的民转命案件连续两年下降,预防多起刑事治安案件发生,切实做到发现在早、化解在小,全力在维护社会稳定上彰显新担当。

mmexport1662514079113.jpg

  难题共治  厚植“平安根基”

  紧密结合“警格+网格”融合建设,联动社区(街道)、民族宗教、市场监管等部门,主动走访辖区各族群众,了解、研究、解决其来银务工、子女入学、就医等“急难愁盼”问题,让来银务工的各族群众感受到“塞上江南”的温暖,让“石榴籽”抱得更紧密。在走访来自新疆的少数民族小伙马鹏时,得知马某8岁的儿子已到了上学年龄,但由于刚到银川,语言不通,户口问题也没有完全解决,民警帮他找到最近的小学,联系户籍地派出所出具户籍信息,解决了孩子上学的事,这让马某一家在银川“扎”下了根。马鹏表示:“一家人在这里生活的很开心,党和政府很关心我们,非常感谢大家,宁夏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

  银川公安在持续深化“塞上枫桥”警务品牌创建的基础上,使“石榴籽”警务工作在社会治理、服务群众、民族团结、文化交融等方面不断释放活力,总结提炼出颐和城府警务室“五五六”工作法、泾灵新村警务室“五籽”工作法、新水桥警务室“3+4+5”工作法、原隆村警务室“石榴籽+”等经验做法并在全市推广。创新推出“三门三元三岗”“四融工作法”“双色四联”等优秀经验,28个“石榴籽”警务室(站)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爱民拥警”等主题实践活动,切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建起民族团结“连心桥”。

mmexport1693985518377.jpg

  服务共享  增添“平安元素”

  5月初,银川市永宁县望远派出所蔚湖城社区警务站辅警金建华发现辖区有一户彝族暂住老人居住证未领取,与老人取得联系后,金建华将居住证亲自送到老人家中。

  “本来打算过几天去派出所拿居住证,可是家里有小孩,需要照顾,抽不出时间去拿。没有想到你还亲自给我送来了,你们现在的服务真是越来越贴心啦!”收到证件的老人不停的感谢辅警,送出的不仅仅是小小的一份居住证,更是一份温暖与感动。

  银川公安依托“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大力推广“无人警局”建设,在全市试点设立13个24小时自助警务服务区,实现交通、出入境、户政服务等3大类26项公安业务网上自助办理,把服务工作做到群众家门口。从提升群众办事体验感和便捷度入手,持续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和“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全面推进“一门通办、一次性办”“容缺办”,完善线上线下立体化公安服务网络,着力解决群众“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的堵点痛点问题,在全市58个户籍派出所户籍窗口、值班室和9个政务服务大厅设置“365天×24小时”受理办理服务点,把8小时工作时间延长到24小时,切实为群众提供全天候、无障碍的“365天×24小时”服务。深化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全域推进电子身份证建设应用,推动跨层级、跨部门、跨地域电子身份信息互认共享,牵引带动公共服务均等化。

  为进一步拓展便民服务渠道,银川公安还研发“银企安”服务平台,平台设置办事指南等8个模块,实现大货车通行证办理及互联网网上营业场所新建、变更等61项业务一网通办,有效提升行政审批效率;25项公安行政检查事项权责依据、执法痕迹一网可查,加快构建“一网办、一窗办、就近办、随地办”政务服务新体系,提高了规范执法水平。

mmexport1693985529843.jpg

  警民同心  共享“平安文化”

  “这矛盾都闹了大半年了,要不是‘和谐大叔’苦口婆心地规劝,估计还得闹下去。”社区民警刘艳回想起这起公媳矛盾纠纷还心有余悸。近日,家住闽宁镇原隆村的兰大爷一直认为儿媳“心不在家里”,儿媳也不甘示弱,经常和公公吵架,亲家两家摩拳擦掌,剑拔弩张。在得知情况后,社区民警刘艳便及时联系了和两家旧识的“和谐大叔”李明廷到火速到兰大爷家走访,接连3天的调解说和,最终兰大爷和儿媳互相谅解,化干戈为玉帛。

  据了解,“原隆村”是永宁县最大的生态移民村,9600多名村民主要搬迁自固原的原州区和隆德县。“原隆村警务室”是基于辖区内少数民族多、矛盾纠纷多等问题意识而催生的,又在不断推动问题的解决中得到内涵提升、彰显品牌效应。

mmexport1657197227175.jpg

  银川公安充分发挥“石榴籽”警务室平安建设前沿阵地“孵化器”作用,以“千警进万家”活动为载体,将平安文化培育贯穿矛盾纠纷调处全过程,积极开展“平安社区”“零发案小区”建设,定期组织开展“警营开放日”“警民议事会”等法治宣教活动,深化移风易俗、革除陈规陋习,倡导不酗酒、不赌博、不沾毒、无暴力的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在全市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聚焦打造“石榴籽”警务品牌升级版,推动研发“塞上枫桥”平安志愿服务微信小程序,推动平安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积极引导和调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团体和热心群众积极加入“塞上枫桥”平安志愿服务队,建立横向覆盖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纵向贯通到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的平安志愿者队伍。截至目前,“塞上枫桥”平安志愿者队伍微信小程序已注册1.2万人,发布活动任务417件,调解纠纷2761起,协破案件58起,年均走访各类家庭5614户,结对帮扶贫困家庭132户,接受群众求助782起,建立平安类社会组织1172个,涌现出红石榴义务巡逻队、青山大姐、敬德卫士等一大批群防群治品牌。

【编辑】:胡俊
【责任编辑】:马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