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泰瑞制药,药企,大污染源,这是银川人很多年来的印象。
而笔者印象最深的,是2016年年底的一篇报道。据报道,2016年12月26日,宁夏泰瑞制药公司开展“你来提议我来改”环保公众开放活动,自治区、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群众等30余名代表走进泰瑞公司。
当时笔者写了一篇言论,《别忘了防治污染是个“技术活儿”》,对泰瑞制药肯对污染担责,能够面对面解答公众疑惑,点了个赞,认为如果更多企业能有随时向公众开放的底气,既不害怕社会监督,也听得进大家的建议,经得起开放,经得住检查,环保达标,那么企业在观念、意识这一关上算是过了。
当然,笔者也有疑惑,“忍不住想提醒一句,公众参观或许能给企业带来压力,可防治污染毕竟是个“技术活儿”,对于缺乏相关知识背景的公众来说,走进企业,能看是一回事儿,可是能看明白什么,是另一回事儿。”
作为普通人,我们无法“参透”那些环保设备的“奥秘”。是否超标,鼻子眼睛能感受到,但是无法科学准确地判断。毕竟,一些企业甚至想方设法逃过了仪器监测,更别说公众的一双双肉眼了。此时,对企业污染问题的监管、判断,还得靠有关部门足够给力才行。
今天来看,企业当初的承诺,全是作秀。当时的“点赞”还是太幼稚了些,当时的“疑惑”无可奈何地变成了现实,当时的期待,也落了空。
想想看,中央第二环境保护督察组刚在银川召开动员会才几个小时,就集中收到了举报,可见群众的不满是多么迫切,也可见,泰瑞制药的整改是多么敷衍,一点儿效果都没有。按常理说,在“铁腕治污”、“零容忍”的压力下,泰瑞制药又是重点整改对象,怎么还敢不当回事儿,怎么还能整改得这么表面化?实在是无法理解。
而且不能容忍!
表面整改,可污染还是污染,周边老百姓依然深受其害,更可怕的是,一旦糊弄过关,真问题被掩盖了,群众的诉求还能被听见么?整改反而成了明目张胆污染的“保护罩”,如此对生态文明建设赤裸裸的挑战,是可忍,孰不可忍?
实践又一次证明,寄希望于企业自己“良心发现”,太天真。表面整改,“假”给谁看?群众铁定是不买账的,集中举报已经可见态度。“假”给自己看?良心都不会痛,不需要自我安慰。可见,只能是“假”给有关部门检查看。因此,不得不说,治理环境污染,有关部门在落实责任上,还得再加把劲儿啊,让整治的“牙齿”真正锋利起来,让铁腕再硬一些。
细心不难发现,此次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一个重点就是禁“表面化”,对表面整改、虚假整改、敷衍整改等弄虚作假的行为,要严肃追责,绝不姑息。不管是谁,都该严肃起来,再想蒙混过关,就不是“打脸”的问题了。
如今,中央环保督察组反应如此迅速,有关部门不遮掩,不隐瞒,不护短,也是给老百姓一个交代:“假”的终究过不了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