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 李雪
人间最美四月天,正是读书好时节。今天,我们迎来了主题为“阅读,通往未来的桥梁”的第30个世界读书日。
此前,有关读书日的活动早已多次开展:2025第五届“塞上书香节”上,惠民书展、非遗文创展销、邮政文化集市、科普互动体验等四大主题展区有料有货、各具特色;银川市兴庆区举办的“谷雨知时节 书香漫兴庆”主题系列活动中,市民们可在“诗书趁年华”阅读区畅游书海,也可与非遗传承人互动体验传统文化……
放眼全国,有关读书的场景同样让人耳目一新:全国多地出现的“社区书屋”“最酷书摊”“文化夜市”等新型阅读场景,让闲暇之余的公众有处可去、乐享其中;神舟十九号乘组三人带着书籍走进太空,于《人民日报》发文“每当我们透过舷窗望太空,‘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的震撼跃然心间”的描述,读来让人回味无穷……
这一刻,“书香中国”跃然眼前;这一刻,阅读的意义清晰可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基因。翻开《论语》,便能聆听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谆谆教诲,领悟为人处世的哲学;阅读《平凡的世界》,可感受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从中获得激励与鼓舞;学思践悟党的创新理论相关书籍,则能在总结中开动脑筋,找到指导和推动工作的方法……与书香为伴,能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也能在日积月累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于个人而言,阅读是成长的阶梯;于国家民族而言,读书则是激发创新动力的源泉。从历史长河中走来,中华文明何以历尽千年绵延至今?或许,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如今,我们已走进信息爆炸、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在各种海量信息铺天盖地而来时,诸如“没时间读书”“读书无用论”的论调也甚嚣尘上。尽管信息碎片化、数字阅读质量良莠不齐等现实问题客观存在,但我们自己心里必须有一杆秤,这杆秤上应当有历经古老甲骨文、活字印刷术、报纸杂志、电子屏幕等历史变迁,却亘古不变的阅读的价值;有“书籍始终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始终是人生必修课”的处世信条;也应有像周恩来同志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使命与担当。
读书永不过时,阅读方能遇见“更好”。闲暇时分、抽出时间,重拾阅读、重温经典,我们自然能在“通往未来的桥梁”上,遇见更好的自己、遇见伟大的时代、遇见更加美好的未来。(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