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地以“革自己命”的勇气推进执法变革,让政府从“管理者”变为“服务者”,以“硬约束”使执法行为更阳光、更透明,企业发展才会有更充足的阳光雨露,营商环境的天空才会更加清朗。
一枚小小的二维码,究竟能爆发多大能量?看看宁夏“亮码入企”的阶段性“答卷”,或许会有所感悟。
据报道,自今年我区全面推行“亮码入企”制度以来,自治区层面39家执法部门确定174项行政检查事项清单,全区涉企检查事项较原280项压缩37.8%,石嘴山市企业受检频次同比下降67%;为企业挽损1769万余元、行政检查满意度飙升至98.56%;银川112家企业“白名单”企业,享受228项“免检特权”;检查3.3万份案卷,走访2553家企业,139件违法案件被纠正;远程监控、数据共享等方式让60%以上事项实现“云端检查”……
企业受检频次骤降、检查满意度飙升、违法案件被纠正、为企业挽回损失超千万元……数据直观说明,“亮码入企”不仅给执法单位戴上了“紧箍”,还给企业带来了实惠。而仔细推敲“亮码入企”大受欢迎的原因,“治病”和“革新”两个词最为关键。
众所周知,涉企行政执法检查是政府职能部门的法定职责,但长期以来,多头执法、重复检查、监管碎片化、违规检查等问题,很容易打乱正常的生产经营节奏,常常让企业叫苦不迭。对此,我区积极落实国家相关工作部署,全面探索实施“亮码入企”制度,通过“报备审核统筹、平台动态赋码、凭码执法检查、企业扫码评价、全程公开透明”这套流程,不仅极大地规范了执法行为,有效破解了长期困扰企业的“多头查”“重复查”“随意查”“想查谁就查谁”等顽疾,从源头掐断了执法乱象的滋生,还赋予企业“知情权”与“监督权”,卸下了企业迎检负担,让他们能腾出更多精力用于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实现了“两难”到“双赢”的极大转变。
尤为可贵的是,此次改革还将不同部门的多次检查统筹为一次综合检查,用数字化手段的“全透明”代替人工操作的“不可见”,罚单被“一键撤销”、1226万元罚没款被精准返还企业,权力寻租空间被系统性、大幅度压缩……一系列治理手段的升级,彰显出治理决心的坚定和治理理念的革新,映照出政府对企业的尊重与支持、法治政府的智慧、城市治理的精细,也让我们看到,与时俱进地以“革自己命”的勇气推进执法变革,让政府从“管理者”变为“服务者”,以“硬约束”使执法行为更阳光、更透明,企业发展才会有更充足的阳光雨露,营商环境的天空才会更加清朗。而这,既是企业之幸,更是治理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高质量发展时代,营商环境是必争之地。一枚小小的黑白方块,不经意间成了权力自缚的“制度封印”,使“无事不扰”从美好愿望变成了现实图景,也扫出了优化营商环境的新感悟、新境界。期待各地各方,都能乘着“亮码入企”这股改革东风,彻底转变治理理念,时时刻刻检视自身,创新推动“放管服”改革,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既做到“无事不扰”,更做到“有求必应”,千方百计解决好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将我区打造成开放发展的热土、投资置业的宝地,培育和吸引更多生机勃勃的市场力量,为美丽新宁夏建设保驾护航。(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