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党政机关带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才能更好打开净化社会风气、培育健康风尚的突破口。
“积极推行工作简餐、小份餐、分餐等用餐方式”“通过共享停车唤醒了节假日停车位‘沉睡资源’”“严格执行费用支出审核标准”……自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施行以来,全区各地切实把“习惯过紧日子”要求落实到细微之处,受到群众欢迎。但一些“吐槽”也不时出现,其中有一种论调认为: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与激发干部工作效能对立。弦外之音就是说干部过上紧日子,干活儿就没动力了,工作效能也就削弱了。
其实这是典型的混淆视听,硬是把紧日子与苦日子等同起来。
我们首先得搞明白,过紧日子不等于“一刀切”,而是“切一刀”。这一刀切在哪儿?来看《条例》的具体规定:“工作餐不得提供高档菜肴,不得提供香烟,不上酒”“工作会议一律不摆花草、不制作背景板”“党政机关办公楼不得追求成为城市地标建筑”……党中央要求过紧日子,其根本目的是“杜绝奢靡”而非“禁止合理支出”,是“优化资源配置”而非“一刀切紧缩财政”。进而言之,压减的都是那些不必要的、浪费性的支出,而不是干部的合理收入、待遇保障;紧的地方,是经费管理、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活动、办公用房等,而非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物质条件。
那么,省下来的钱用在哪儿?用到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说白了,就是要精打细算,确保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用在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上。从这个意义上讲,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非但与工作效能不对立,反而更需要党员干部激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因此,那些声称过紧日子就会影响工作积极性的说法,其实是自己不想过紧日子、不愿艰苦奋斗的一种托词。
“勤惰俭奢,是成败关。”对党员干部而言,节俭作风更有政治意义。“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烈士生前的肺腑之言,指出了清新刚健的作风是我们激扬斗志、战风斗雨的力量所在。“俭朴的生活,不但可以使精神愉快,而且可以培养革命品质。”徐特立同志的质朴话语,道出了节俭朴素的品质是我们保持志虑精纯、一生奋斗的重要保障。而从反面看,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不仅浪费有限资源,更会腐蚀心灵、消磨人的意志。当各种糖衣炮弹袭来,一些干部思想发生变化、意志变得薄弱,成天忙着比工资比奖金比福利,想着怎么能捞到更多好处,而不是把心思放到干事创业上,这才会直接影响工作效能的提升。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党政机关带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才能更好打开净化社会风气、培育健康风尚的突破口。艰苦奋斗、质朴俭约的作风会产生凝聚力量和推动作用。广大党员干部一心一意致力于追求信仰和目标、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才能够赢得群众的广泛认可与支持,事业进展才会更加顺畅,才能带动社会整体风气向上向善向好。
过紧日子不是“躺平”的借口。所谓“大钱大方、小钱小气”,说的正是该花的要花,该省的要坚决省,而不是没苦硬吃。有的单位压减必须的培训,有的地方减少必要的办公用品,甚至取消基本福利待遇,这些走样、过火的做法,都需要及时纠偏,如此,才能为广大党员干部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孙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