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 -> 图解新闻
绿色与蓝色:生态保护的宁夏答卷
2025-11-21 08:02:39   
2025-11-21 08:02:39    来源:宁夏日报

深秋的北武当生态旅游区色彩斑斓。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星海湖国家湿地公园潜流与表流湿地协同运作,降低了对黄河水的依赖,强化了湿地的自我修复功能。

市民在由沉陷矿坑“变身”的贺兰山运动公园里遛娃,畅享生态治理成果。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星海镇,宁夏牧丰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在盐碱地上搭建温棚,养殖澳洲龙虾、南美对虾等。

  重阳时节,近5万名群众来到位于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的北武当生态旅游区登高望远。脚下是频频出圈的“红叶路”,眼前是色彩绚烂的“火炬树”,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一片荒滩。

  “过去大风裹挟着沙子打得脸生疼,春天似乎要持续小半年。1999年开始植树那会儿,我们头天画好的线,一个晚上就被沙埋得找不见了。”石嘴山市自然资源局二级调研员刘红霞介绍,石嘴山市全民参与植树,所以爱绿护绿意识强,人们赏秋赏的是亲自呵护的“生态果”。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盘活历史资源,将工业遗址、矿坑地貌和历史街区打造成影视剧拍摄取景地。

  近日,泾源县三关口废弃矿区生态修复案例成功入选全国历史遗留矿山类优秀案例,这是宁夏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又一生动范例。近年来,宁夏以贺兰山、六盘山、罗山“三山”为重点,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理念,构建“分级保护、分类治理、分区修复”机制,累计投入修复资金164.11亿元,完成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修复95.45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6.9%。

  生态修复不仅是偿还历史“生态债”,更是为未来“储值”。天蒙蒙亮,石嘴山市惠农区迎河湾的芦苇荡里,在黄河岸边坚守了8年的“追鹤人”陈小组已顶着寒露蹲守了1个小时。顺着他的镜头对准的方向望去,2公里开外的黄河中央一片浅滩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鹤成群结队,或追逐打闹,或低头觅食。

前来石嘴山市惠农区迎河湾越冬的鸟儿。

  鸟儿是生态的“晴雨表”,来宁夏越冬的灰鹤的数量比10年前增长了130倍。不仅灰鹤,大鸨、天鹅和赤麻鸭等鸟类也纷纷来此“安家”。“动物也发‘朋友圈’,哪里环境好,都互相通知呢。”陈小组镜头里的生灵是生态改善最有力的“证词”。

包兰铁路中卫段在草方格的守护下,60多年来畅通无阻。

中卫市腾格里沙漠,工人推动轧草车铺设草方格,效率翻倍。

中卫市沙坡头区涩井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保护与修复综合治理项目现场,工作人员正在为树木浇水。

  今年夏天,一条全长153公里的草方格“锁链”在中卫市腾格里沙漠成功闭合,牢牢扼住了风沙东侵的“咽喉要道”。宁夏荒漠化和沙化土地连续25年实现“双缩减”,率先在全国实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盐碱滩上可以产海鲜,戈壁滩上可以风光发电,腾格里沙漠也被迫停下脚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模式,让塞上江南更加秀美。(记者 王晓龙 白茹 见习记者 符雨潇 实习生 付冰 文/图)

【编辑】:王小梅
【责任编辑】:王小梅